中国在各个领域的进步都不小,连民营航天事业也在飞速发展中。2025年10月11日,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点火起飞,将搭载的3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对此,美国媒体《军事观察》在2025年10月13日针对这一消息刊发文章中表示:中美下一个战场已定——太空!美媒不仅强调“中国在太空战能力方面日益领先的地位”,更要宣称,“中国有世界最大固体火箭先获战略优势”。
(美媒《军事观察》报道截图)
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引力一号运载火箭是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还是中国运力最大民商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火箭,其起飞重量为405吨,推力为6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具备200公斤至400公斤级卫星“一箭十星”至“一轨十八星”以上的发射能力。
本次发射为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第2次飞行,进一步验证其的可靠性、性能、发射前程序和飞行顺序,属于技术验证性质,也是一次商业发射活动,其意义主要是扩充中国中低轨卫星多样化、规模化发射能力,进一步丰富中国运载火箭型谱。但是,在美国媒体报道中就变了味,大谈本次发射的时机正值“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之时,还有“太空战”越来越受到关注。
我们是商业发射,到了美国人眼里成了“太空战”
在美国媒体视线之中,任何涉及航天的东西,都必将涉及太空战,有意谈论美国卫星在俄乌战争中发挥的作用,而且,一再强调美军“正在研制世界上第一个天基反导系统”的国家。给人制造一种危机感:“太空成为下一个战场,美国必须重视,提防中国的威胁”。
所谓“中国构成威胁”的言论几乎是无处不在,这次美媒非要将引力一号运载火箭说成有军事用途,完全不顾其民营企业的运载火箭身份,其设计强调低成本,而不是军事用途。美国媒体《军事观察》在文章中大谈:更高效运载火箭对正在进行的太空军备竞赛至关重要,原因是可以降低卫星发射成本。对部署太空系统成本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解决目前航天发射成本过高的问题。
未来太空战,确实是运力成本是第一位的
美国媒体指责,中国企业与国防工业之间有协同效应,在包括国防工业在内的许多战略性行业实现效率优势,举出的例子就是,研发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的民营企业的许多技术人员曾参与过国有企业的长征五号和长征十一号火箭项目,压根不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发任务也是商用载荷为主。
美媒这种报道完全就是“先定结论,再找证据,找不到就编造”的思路。美国媒体只想造成一个:“中国在太空战能力方面日益领先”,指责“中国正在研制能够进行反卫星攻击的卫星”等议题。这就是美国人试图打太空战的状态。实则更是为美国大搞太空战,找个“借口”,以看到别人的威胁,不得不发展太空战能力,制造借口,掩盖美国人真实意图的操作。
美国人的星球大战计划其实已经再度复苏
现在试图发动太空战的不是别人,正在一直积极叫喊“反对太空战”的美国。美国最早提出太空战理念,最早研发太空战武器装备,中方没有进行太空战打算,一直在主张太空非军事化,多次提出达成相关的协议或条约,可惜美国只是口头反对太空军事化,不愿就此达成任何协议,反而第一个组织太空军,并将打太空战列为太空军的主要任务,美国自己才是在太空战方面的研究最多的国家。
美国将中国视为“敌人”,美国媒体在不计代价地试图将中国描述为“敌人”,有意制造敌对,完全就是造谣式的舆论宣传。中国的发展不会因外部条件的变化,有任何变化,我们要走自己的路,最后让美国无路可走。
导弹和火箭,虽然都是发射升空,但是结果千差万别
美国媒体各类试图指责中国的报道,与其说在造谣,不如说在掩盖美国落后的现实。美军最早提出“快速响应发射”的理念,可是直到今天,也没有按这一理念,搞定一款快速响应运载火箭。虽然美国的民用太空发展也很迅速,但是与美国军方之间的协同一直存在利益之争,因此,美军想借着民用航天来从事军事用途,还有很大的阻碍。
中国不是最早兴起民营航天企业的国家,但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发展速度最快,造出多款快速响应运载火箭,仅以引力一号运载火箭为例,在紧急情况下,在24小时内就可以进行发射。这是美军曾经构想,至今无法实现的速度。
太空战,美国人若想打,我们可以奉陪
只要对比一下,中国在许多方面都越过了美国,美国的优势越来越少,对此美国不愿意努力工作,只想造谣抹黑,就这样的态度落后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