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刷新在轨累计时长,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在返回地球前,可以说每一天都是在刷新中国航天的成就,这可以说是令人高兴的。
当然,这个在轨累计时长主要就是神舟二十号指令长陈冬在刷新之中,所以,不少人也在说,航天员陈冬可能成为中国首次载人登月的其中一名航天员,真的是这样吗?
的确,航天员陈冬不简单,是连续超过2名航天员之后,并且在刷新这个过程,那究竟到底接下来还会创造什么奇迹,下面就一步一步看看。
中国在轨时间最长航天员3人:陈冬已超380天
的确,对于航天员陈冬来说,已经先后连续超过我国2名航天员在轨时长了,创造了个人时间的最长纪录,并且也成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之中在轨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其中3人相对于其他航天员在轨时间来说,是大幅度领先的,挨到这三位最近的就是航天员汤洪波279天。
其中航天员蔡旭哲在轨累计时间为365天,航天员叶光富在轨累计时间375天,而对于航天员陈冬来说,已经全面超过这两位了,在轨时间已经超过了 380 天,而且这个时间的刷新还未停止。
因为神舟二十号乘组还在太空继续执行任务,并且在等待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进入中国空间站之后,完成在轨任务交接,然后才会返回地球。
依照时间节点来看,我国神舟二十一号任务预计就是在10月进行发射,因为原计划说的是神舟二十号乘组将在10月下旬返回地球,如果计算一下时间,我国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任务交接的时候,一般都是在5天左右,所以,神舟二十一号依照节点,也将在10月下旬前后安排任务。
当下我国还没有公布具体节点,大家继续等待就行。
但是对于这一次任务来说,我国神舟二十一号乘组,也就是3名航天员早就确定了,并且在进行封闭式训练之中,只不过没有公布具体的名单,我国一贯的模式都是在执行任务前数小时进行发布,所以,大家不要着急,在月底就可以看到了,如果时间有变化的话,后续看看我国公布就行。
而对于神舟二十一号船箭准备问题,这个没什么了,在神舟二十号任务执行的时候,我国的“发一备一”航天策略都已经准备好了,并且就在发射场之中,后续将其推出,然后进行全面的系统化测试就行,这就可以执行新的任务了。
当然,这个发一备一的策略又被称之为“待命救援飞船”的准备,是为航天员执行任务过程之中,提供安全保障,要是航天员乘组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遇到了紧急情况,需要返回地球,这个时候就会启用它,当下的情况来看,是不太可能用上了,我国下一次任务的飞船也应该在发射场了,这里扩展说明了一点,大家看看就像。
航天员陈冬不断刷新在轨时间,最长会是多久?
当下它已经超过了380天,按照计划2025 年 10 月底返回地球,届时,陈冬有望成为中国首位在轨飞行超 400 天的航天员,当然,这也说明了航天员陈冬创下了出现两大奇迹:
第一个、就是保持中国在轨时间最长的航天员纪录。
第二个、就是保持我国航天员在轨太空行走次数最多的纪录。
所以,这两大成就在神舟二十号任务之中,是锁定了,没什么变化,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说,航天员陈冬可能成为中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之中的一员,在经验,在实力上来讲,都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要是后面航天员叶光富、蔡旭哲继续执行任务的话,也将会再次刷新陈冬的这个纪录,因为时间非常接近,这难道就是培训的载人登月三人组?哈哈,脑洞一下。
从时间长短情况来看,这三位航天员的在轨时间长度,已经是远超其他的航天员,所以,大家这样想也没有什么,陈冬可能成为我国载人登月任务之中的一名航天员,这没有什么。
但是具体情况,要看我国航天中心的安排,毕竟载人登月这肯定是后续才会给出名单的,大家想一想可以,而且也有不少人说航天员叶光富也会去,反正怎么说呢?
所有航天员都有机会,到底选择谁去完成载人登月,这也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只能希望每一位航天员都能完成奔月梦想,毕竟未来我国登月也会进入到常态化的模式。
好,回到神舟飞船的问题上,中国空间站的转折点也要来了。
国外航天员也要进行飞行了
对于2025年10月国外航天员的消息,我相信不少人也知道,就是巴基斯坦的航天员要来2名在中国进行学习,并且为期1年的时间学习之后,就会前往中国空间站,安排的计划就是在2026年进行飞行。
基本上可以锁定,1年的学习,只有可能在神舟二十三号任务上出现了,所以,国外航天员也要到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了,这一个时间点的变化,将是航天领域上的重大转折点,毕竟是我国首次迎来国外航天员,那肯定是不一样的情况。
在未来,我国也可能让其他更多国家的航天员参与任务之中,这种开放的模式会保持,至少当下还没有说不做了,而且除了航天员之外,我国允许的17国首批科学实验项目名单,大家也看到了,未来也可能看到第二批次,第三批次。那么,这都是我国在航天领域上开放的发展状态。
当然,在中国空间站升级之后,其实与国外合作可能更好一点,毕竟,很多人心里还是有点担心各种问题,但是有了国际舱位段的话,那是不是就可以单独进行国外舱位段的任务执行。
所以,这会其实从个人角度来讲,还是希望早点完成空间站升级,这样才更加有利于任务的执行,这是从个人出发来将,具体以航天中心为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