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GI到ASI:阿里重新定义AI终极目标
当全球科技界仍在热议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路径时,阿里云栖大会抛出了一个更为前瞻的概念——超级人工智能(ASI)。吴泳铭在演讲中明确提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只是起点,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ASI。"这一表态直接将阿里的AI战略定位提升至全球最激进的行列。
阿里为通往ASI规划了三阶段路线图:智能涌现→自主行动→自我迭代。吴泳铭将当前行业所处阶段定位为"自主行动"的关键过渡期,即AI已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吴泳铭预测"未来每个人可能需要100张GPU芯片为我们工作",这一愿景生动描绘了AI算力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的趋势。
为支撑这一宏大愿景,阿里宣布正在推进的3800亿元AI基础设施计划只是起点,未来还将持续追加投入。根据远期规划,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较2022年增长10倍,这意味着阿里云的算力投入将是指数级的提升。
3800亿投向何处:构建AI时代的"水电煤"基础设施
阿里此次3800亿的巨额投入将重点投向哪些领域?综合官方信息,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建设云计算和AI硬件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集群、数据中心、AI芯片、高性能计算集群等硬件资源。具体来看,阿里采取了"硬件+软件+全球化"三管齐下的战略:
在硬件层面,阿里将建设更多服务器集群提升计算能力,并通过自研芯片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旗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专注于AI芯片和嵌入式处理器研发,同时阿里正在开发面向云计算的专用芯片,以优化云服务性能和成本。
在软件层面,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一口气发布了7款大模型技术产品,覆盖语言、语音、视觉、多模态、代码等方向。旗舰模型Qwen3-Max预训练数据量高达36万亿tokens,总参数超过万亿,在编程能力和Agent工具调用能力测试中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通义万相Wan2.5-preview视频生成模型更是首次实现音画同步的电影级视频创作能力。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阿里云宣布新一轮全球基础设施扩建计划,将在巴西、法国和荷兰首次设立云计算节点,并扩建墨西哥、日本、韩国等地的数据中心。目前阿里云已在全球29个地区运营91个可用区,成为中国最大、亚太第一的云服务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阿里云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物理AI)领域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英伟达全套Physical AI软件栈,为企业提供从数据预处理到仿真测试的全链路服务,加速具身智能和辅助驾驶等应用的开发落地。这一合作被视为阿里在"物理世界智能化"布局的关键落子。
阿里选择此时重金押注AI基础设施,背后是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吴泳铭将AI形容为"数十年一次"的行业变革机遇,并比喻道:"如果人工智能是未来最大的商品,类比于'电',云计算网络可类比于'电网'"。这一比喻生动揭示了阿里要成为AI时代"水电煤供应商"的战略定位。
市场数据支撑了这一判断:阿里云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而全球AI行业的投资总额在过去一年超过4000亿美元,未来五年累计投入预计将超过4万亿美元。Tokens消耗速度更是每两三个月就翻一番,这些数据都表明AI产业已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阿里此次投入可视为一场"饱和式投入",就是通过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正如吴泳铭所言:"未来全球可能只会形成5至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阿里显然志在必得。
关于通信头条
全球视野 / 深度有料 / 专注于TMT领域
你的点赞、转发和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
通信路上,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