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知春创新中心公众号文章截图
着一件黑色T恤、戴着标志性的框架眼镜,久未公开亮相的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在10月9日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的开业仪式上,以一场技术味十足的发言引发行业震动。
张一鸣用模型中的“过拟合”(模型对已知数据预测得很好,但对未知数据预测得很差的现象)现象作为类比,直指当前AI(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硬伤:“有的人才可能专业知识扎实,也有‘高精准’的技能,但面对创新任务就不行了。”
这一犀利观点,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9月最新发布的《2025年AI人才流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或许能找到原因。据报告,2025年前7个月,AI岗位需求同比上涨10倍,但“算法”相关人才持续紧缺,“搜索算法”人才甚至面临“5岗争2人”的极端供需矛盾。而从“新发AI岗位量最多企业TOP20”榜来看,字节跳动的招聘指数为29.83,位列首位。
在这场被业界笑称为“字节跳动人才战略2.0”的活动上,张一鸣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计算机科学班)创始人俞勇联手推出民办非营利机构“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计划招聘对泛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年轻人,培育新一代的创新人才。
张一鸣此举,一方面展示了字节跳动对AI人才和AI战略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字节在全球AI浪潮中关于“创新”的深层焦虑。其他大厂还在以高薪争夺算法工程师时,字节跳动已经开始重构人才培育体系。
这或许也正是字节跳动“AI野望”的关键落子——在张一鸣的棋盘上,人才早已不是可消耗的资源,而是决定算法进化上限的核心参数。
进击的字节跳动AI与人才饥渴
引发业界热议的是,与张一鸣联手的上海交通大学ACM班称得上是培养中国计算机科学家的“摇篮”。其取名源于国际科学教育计算机组织——“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
上海交大ACM班正式成立于2002年,俞勇教授在那年带领三位本科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拿下全球总冠军,打破了欧美学校在程序设计竞赛上的“垄断”历史。自成立以来的20年间,ACM班培养出640名毕业生,其中99%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工作。
2025年以来,张一鸣对AI业务的关注也有迹可循。
今年6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字节跳动知情人士处获悉,张一鸣一直很关注AI业务。目前,张一鸣经常往返于中国和新加坡,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他每月会参加一次“Seed”(Seed是字节跳动于2023年启动的核心AI研发部门)核心技术团队的复盘和讨论会。
2025年以来,字节跳动在AI领域更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推进力度——几乎在所有关键AI赛道进行重磅布局。
具体来看,字节跳动在4月开启了Agent(智能体)产品“扣子空间”的内测,该产品主打生产力提升、专家能力支持、写作模式灵活调整以及能力边界拓展延伸。
字节跳动对其通用大模型“豆包”的提升也极为迅速。从今年的4月至6月,公司每个月都对模型能力进行升级。6月的“2025火山引擎春季Force原动力大会”上,豆包1.6版本已正式登场。
在多模态生成模型上,字节跳动也在频频加码。在发布豆包1.6的同一场大会上,视频生成模型“Seedance 1.0 pro”一并亮相。在国际知名评测榜单“Artificial Analysis”上,Seedance在文生视频、图生视频两类任务方面均排名首位。
9月,字节跳动进一步提升其模型图像生成能力,推出的Seedream 4.0支持文生图、图像编辑及多图参考等功能,具备多模态生图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字节跳动的Seed团队还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在7月推出全新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Seed GR-3”,构建连接模型和硬件的桥梁。
技术爆发的背后,是字节跳动对AI人才的渴求与“疯抢”。
印证这点的不止是那29.83的高招聘指数,记者还注意到,在字节跳动“2026校园招聘计划”中,公司对研发岗位的需求也有所增加。据字节跳动微信公众号,公司这次计划招募超5000名应届毕业生。其中,开放研发类需求相比此前增加23%。
这次,为了缓解人才焦虑,张一鸣终于亲自出手。
据知春创新中心介绍,该中心这次计划招聘对泛计算机和AI感兴趣的年轻人,从预备研究员做起,以在实践探索中学习的方式,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培育出新一代的创新人才,同时产生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作品。
张一鸣的AI“创新焦虑”:字节跳动智能边界亟待人才破局
AI正处于从技术走向产业的关键阶段,张一鸣则看到了人才“过拟合”现象对创新的制约。
张一鸣在现场发言中表示,自己长期关注人才招聘和培养,注意到很多人才的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他以机器学习模型中的过拟合现象作为类比阐述道,有的人才可能专业知识扎实,也有高精准的技能,但面对创新任务就不行了。
他进一步表示,因此,创新中心希望培养思维活跃、有热情和韧性的人才,其核心特质包括独立思考和重视实践,关注长期和全局,在探索中学习,保持平常心,放松自信,拥抱不确定性。
对于张一鸣提到的现象,快思慢想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在10月10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现在做基础研发的人通常不涉及产品体验,而产品设计师又与客户面临的业务挑战存在距离。“大家往往是提着锤子找钉子。”田丰总结说。
在田丰看来,张一鸣的角度是比较鲜明的。他想要的人才是那种能够跨学科、跨领域、跨场景地解决真实世界里复杂问题的人,而不是解决已知固定问题的人。
今年4月,字节跳动的Seed工作室率先启动了2026届的人才招募计划。在公告中,字节跳动称:“不限专业背景,更关注你的研究潜力;不拘泥既有技术,鼓励探索智能边界。”公告中还给出了多个由毕业不久新员工做出的有影响力的研究案例。
要破解人才“过拟合”的问题,田丰指出,要从“问题定义”出发,先理解业务,再建模转化,最后才是技术调优。对于企业而言,推进AI落地首先需要解决人才问题,理想的人选是既懂业务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若不具备则需通过组织能力培养来补齐能力。其次,企业应设立专注于“AI+”业务创新中心。最后,必须让业务人员与AI技术人员在项目早期就紧密协作,避免模型开发与业务需求脱节。
目前,字节跳动凭借其在智能算力、基础模型、应用开发平台层的全面投入,正试图打造一个“AI基础设施+生态”的闭环。从豆包大模型到扣子智能体平台,从视频生成到具身智能,字节的布局覆盖了AI应用的多个入口。
田丰进一步谈道,张一鸣自2021年退出一线管理后,重心明显转向对字节跳动未来十年新边界的探索上。“中国互联网过去擅长从1到10,但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上仍有欠缺。张一鸣想做的,正是推动底层范式的突破。”田丰说道。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