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Deepseek这个分析,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又来了”。
最近几年,但凡有个电池技术突破,就有人喊着“燃油车末日”。但这次我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个AI的分析倒是挺理性的。
技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固态电池确实是个好东西,理论上能量密度能达到500Wh/kg,续航1000公里,几分钟充满电。但问题是,“理论上”和“量产”之间隔着一道鸿沟。
据我了解的情况,丰田、宁德时代这些巨头虽然都在推进,但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就连最激进的QuantumScape,也只是说2025年会有小批量试产。而所谓的“小批量”,可能就是几百几千套,主要供给高端车型测试用。
成本问题更不用说了。现在传统锂电池的成本已经降到了每千瓦时100美元左右,而固态电池的材料成本就超过这个数字。
硫化物电解质、锂金属负极,这些材料的价格摆在那儿,短期内想大幅降成本基本不可能。
燃油车真的会瞬间消失吗?
看到有网友说“普通人骑电动车很方便,但还是有人花几万十几万买摩托车”,这个比喻其实挺贴切的。汽车不只是交通工具,还承载着情感和文化。
从数据来看,全球现有超过10亿辆燃油车,这些车的使用寿命通常在10-15年。即便明天就停产燃油车,这些存量车辆也得慢慢淘汰。
更别说加油站、维修体系这些基础设施,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改造。
我前段时间去了趟新疆,那边很多地方充电桩覆盖还不够完善。对于长途运输、偏远地区使用,燃油车在能源补充便利性上仍有优势。
更现实的时间线是什么?
根据目前各方面信息,我个人判断是这样的:
2025-2027年,可能会看到一些半固态电池小规模上车,主要在3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比如蔚来已经在ET7上用了150kWh的半固态电池包,算是一个过渡方案。
2030年左右,随着工艺成熟和成本下降,固态电池可能会开始进入主流市场。但这时候,更可能是和高性能液态电池、混动系统并存的局面。
至于燃油车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我觉得最快也得到2035年之后。
而且就像网友说的,家用燃油车可能会先淘汰,但一些高端、运动化的燃油车型,很可能会像现在的机械手表一样,成为“少数人的玩法”。
写在最后
技术进步确实在加速,但产业变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固态电池会是推动汽车电动化的重要力量,但指望它在2025年就“终结”燃油车,显然过于乐观了。
对于现在想买车的朋友,我的建议是:如果追求性价比和实用性,现在的锂电池车型已经很成熟了;如果不着急,再等等也无妨,但别指着固态电池一步到位。您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阅读 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