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人员记录设备各项参数。
当前,商业航天正迎来全球竞速的关键期,低轨卫星互联网作为抢占空天信息领域竞争制高点的核心领域,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新焦点。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创智联恒”)自2021年起,从标准论证、地面验证到在轨验证,全程深度参与了国家低轨星座建设任务,承研的多个核心产品在业界持续领跑。
作为国内同时参与两大国家卫星互联网星座研制的少数民营企业,这家2018年在蓉成立的科技企业已成长为四川省卫星通信标志性链主企业。从空间段载荷在轨验证到用户段终端模组的突破,再到地面段馈电基带的份额领先,创智联恒如何在卫星互联网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何扎根成都深耕商业航天?带着这些问题,成都日报锦观新闻专访了该公司总经理赵海鹏。
技术突破
从底层技术到载荷产品的全链路创新
走进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创智联恒的实验室,记者看到,桌上大大小小的“盒子”插着密密麻麻的线缆,指示灯不停闪烁,研发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旁的检测设备,实时记录各项参数。
研发人员在设备前的各项操作,不久后就将与离地面500公里的太空近地轨道发生关联。一些性能成熟的“盒子”——卫星载荷产品,会在成都本地制造工厂实现量产。
创智联恒的核心定位是低轨卫星通信相关产品自主研发与应用的设备提供商,以卫星通信载荷为核心,全面布局空间段-通信载荷、地面段-信关站基带、用户段-终端基带的端到端星地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构建了“三段一体”产品体系。“通俗来讲,我们做的产品就是太空与地面的‘信息高速公路’。”赵海鹏解释道。
今年4月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据了解,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开展手机宽带直连卫星、天地网络融合等技术试验验证。创智联恒自主研制的空间段关键通信产品,参与了本次任务并顺利升空。
5月5日,我国通过新技术试验卫星实现了全球首次基于5G NTN标准的手机直连宽带视频通话,创智联恒的星上和地面产品全部经受住了考验,再次证明了创智联恒的能力和地位。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低轨卫星通信向民用化迈出关键一步。
在空间段,公司自研载荷成功发射,成为省内首家实现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载荷在轨验证的民营企业;在地面段,作为信关站基带主研单位,公司该产品已开始小批量出货;在用户段更是实现了关键突破,率先研发出低轨卫星终端基带单芯片模组,使终端重量、成本、功耗大幅降低,成为业界首个实现该方案的民营企业。
这些创新成果,源于公司在研发与产品上的长期坚定投入。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80%,累计拥有18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已超100项。“我们是国内最早参与新一代低轨卫星通信标准制定的企业之一,也是最早启动基于5G NTN星地通信系列产品研发的企业之一。”赵海鹏表示,卫星互联网技术复杂度远超传统地面无线通信,公司能在多个产品方向领跑,源于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攻坚,更得益于“端到端”解决方案的战略布局,这为低空、应急、能源、交通、海洋等多领域应用筑牢了基础。
择蓉而兴
产业沃土与营商温度的双向奔赴
“好的企业一定生长在好的土壤之上,成都就是我们的‘沃土’。”在采访中,赵海鹏多次强调城市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019年,赵海鹏来到创智联恒,扎根成都,如今公司已从初创企业成长为链主企业,他对这份选择感慨颇深。
选择成都,首先源于其深厚的产业积淀。作为我国通信产业的重要发展地,成都在芯片、基带、射频等关键环节实力雄厚,尤其在通信基带和射频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卫星通信不是孤立产业,需要完整的供应链支撑。”赵海鹏举例,曾有一次供应链配套遇阻,政府部门主动对接资源,帮助快速建立本地供应体系,如今公司本地配套率已提升至30%左右。“未来,我们也将在提升本地配套率方面持续努力。”赵海鹏说。
营商环境的“温度”更让企业安心扎根。作为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航天产业,在融资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创智联恒从去年到今年不仅完成了多轮股权融资,而且在成都“进解优促”工作的推动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精准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包括与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的合作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政府部门的支持,大幅降低了信任成本,让我们能专注于产品研发本身。”赵海鹏更难忘人才服务:“外地员工子女入学问题提出后,主管部门主动跟进,开学前还专门询问需求,这种细致服务让很多人才得以稳定。”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成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已突破200亿元,集聚企业170余家。“这里既有政策支持,又有产业生态,更有人才储备,研发成本还比一线城市更具优势。”赵海鹏坦言,成都的“开明、高效、务实”让企业愿意提需求、敢于提需求,这种共生共荣的氛围,正是商业航天企业成长的关键。
“作为链主企业,助力成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责无旁贷。”赵海鹏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筹划生产事宜,推动产品量产,让更多“成都造”载荷飞向太空。同时,将带动供应链向高端制造升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柯雨 白洋 黄雪松 曾诗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