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的《新能源智造行业“十五五”专题报告:具身智能天高海阔,人形破晓塑新局》,聚焦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领域,系统分析产业现状、前景与投资方向。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下一浪潮,核心是“思考的大脑+感知和行动的身体”,能推动AI大规模商业化,对中国有全球竞争卡位和新质生产力引擎的双重意义。其发展需硬件性能突破与数据、模型等软实力突破,竞争格局或重塑。
中国在政策、市场、供应链有优势。政策上,“十五五”规划或升具身智能为核心赛道,多地也出台细化支持政策;市场上,劳动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及工业、服务机器人需求增长,为其提供空间;供应链上,中国工业体系完备,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布局全面,但在顶尖模型、高端芯片等领域存短板。
市场规模方面,2026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超万亿,人形机器人2040年有望达近3万亿元。应用场景将从工业逐步拓展至商业服务、家庭生活,当前工业场景因标准化高率先落地,头部企业产品已进驻汽车工厂。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上游软硬件是基础,核心零部件如电机、减速器等国产化有突破,AI芯片仍依赖海外;中游产品制造关键,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本体厂商需多领域人才与技术壁垒,代工企业也具机会;下游应用场景是动力,中短期看好工业物流、特种环境等场景,长期望进入家庭。
企业布局积极,竞争加剧。灵巧手、电机、丝杠等领域,国内外企业竞争,国内企业在部分领域推进国产替代。投资建议围绕全产业链,关注主机、应用场景、灵巧手、零部件、“大小脑”等方向,同时提示关键技术、下游需求、供应链、政策等风险。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