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
数据中心市场本就热度高涨,而近日 GPU 芯片龙头英伟达的一系列动作又为数据中心增添了诸多看点。
01
GPU 龙头,持续加码数据中心
9 月 22 日,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 (CEO) 黄仁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英伟达计划向 OpenAI 投资最高 1000 亿美元,双方共建大规模数据中心。
这是英伟达迄今为止做出的最大手笔投资承诺。
根据双方协议,OpenAI 将利用英伟达系统建设并部署至少 10 吉瓦的 AI 数据中心,用于训练和运行下一代模型。这笔投资将随着每 1GW 系统的部署逐步到位,首个 1GW 容量的英伟达系统计划于 2026 年下半年上线,采用英伟达 Vera Rubin 平台。
黄仁勋 9 月 22 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0 吉瓦相当于 400 万至 500 万块图形处理器 (GPU),约等于英伟达今年的出货总量,是去年的两倍。
值得注意的是,不到一周前,英伟达刚刚与英特尔宣布达成合作,将共同开发 AI 基础设施及个人计算产品。同时,英伟达将以每股 23.28 美元的价格,向英特尔普通股投资 50 亿美元。
双方宣布在产品领域展开三大合作:一是用英伟达 NVLink 技术打通 CPU 与 GPU,实现无缝互联;二是英特尔为英伟达 AI 平台定制 x86 架构的 CPU;三是面向 PC 消费市场,英特尔推出集成英伟达 RTX GPU 芯粒的全新 x86 SoC。
英伟达入股英特尔的背后,是 AI 算力需求暴涨所带来的产业逻辑重塑。
AI 训练与推理的核心硬件,长期由 GPU 主导,但随着大模型规模持续扩大,GPU 与 CPU 的深度协同和异构计算,成为下一阶段提升算力效率、降低总体拥有成本的必然选择。此次合作的重点之一,是英特尔将基于英伟达的 NVLink 设计制造定制化 CPU,并针对数据中心和高端客户端市场进行优化。
数据中心,已成为全球科技龙头竞逐的焦点。Synergy 数据显示,2025 年 Q2,全球超大规模运营商资本支出达到 1270 亿美元,较 2024 年同期增长 72%。这一增长并非暂时现象:过去四个季度与先前四季度相比,资本支出增幅同样达到 72%。数据中心占资本支出的绝大部分,而 AI 基础设施的建设正是导致超大规模运营商资本支出激增的核心原因。
这种投资力度直接反映了 AI 算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全球科技龙头都在备战数据中心的同时,走红的可不只是 GPU。
当我们将目光从 GPU 身上稍稍移开,就会发现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一系列 「幕后英雄」 的支撑,高速 SerDes 芯片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员。随着数据中心对数据传输速率、延迟、带宽的要求不断攀升,作为数据 「高速公路」 核心构建者的高速 SerDes 芯片,正以不可替代的姿态,在数据中心的各个关键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推动数据中心技术迭代与性能提升的重要力量。
02
SerDes 芯片,走到舞台中央
SerDes(串行-并行转换器)是一种用于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的技术。通过这种转换,SerDes 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同时减少布线的复杂性和成本。
SerDes 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带宽提升:SerDes 允许在同一条线路上传输更多的数据,相比于传统的并行传输,显著提高了带宽利用率。例如,在数据中心,多个信号可以通过一个高频率的串行链路传输,提升数据处理速度。
减少电缆和连接器数量:由于串行传输只需一条数据线而不是多条,SerDes 技术可以显著减少电缆和连接器的数量,降低系统的整体重量和成本。
提高信号完整性:串行传输相对于并行传输在信号完整性方面具有优势。由于信号在同一时间通过同一条传输线路,降低了串扰和延迟现象。这使得在高速度传输中,信号质量得以保证。
无论单服务器中多 GPU、CPU 间芯片间(C2C)通信,还是在多服务器间组网,数据传输总体都呈现出高带宽、低延迟的技术需求,这也使得 SerDes 在当今时代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大。
在 AI 需求提升的背景下,SerDes 技术向 224G 升级的趋势加速确立,对应传统系统总线如 PCle、SAS,通信总线如 InfiniBand、以太网等的信号传输速率持续提升。
据光大证券,2010 年 SerDes 能做到 10Gbps 的传输速度, 而 2019 年这一要求便已经提升到约 112Gbps。Marvell 在 FQ4 2024 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其下一代单通道 200Gb/s 速率的 1.6T PAM DSP 产品已经在客户侧进行认证,即将开始部署。英特尔也展示了其自研的 3nm SerDes 芯片,实现了 224Gb/s 的超高速传输。
LightCounting 预测首批 224G SerDes 将在 2026 年迎来部署上量,早期应用范围包括重定时器和变速器、交换机、AI 扩展、光模块、I/O 芯片和 FPGA,成熟应用后有望延伸至更多数据需求领域。
03
SerDes 芯片设计,是块硬骨头
SerDes 芯片设计并不是一门谁都能来分杯羹的生意。
SerDes 芯片的核心模块包括:
承担数模转换功能的高速差分驱动器(其高速切换与线性度要求远超普通 DAC);
负责模数转换的高灵敏度接收电路(噪声抑制能力堪比高精度 ADC);
支撑时钟同步的超低抖动 PLL(相位噪声指标达到射频级水平);
实现高速串并转换的数字电路。
这些模块单独来看都是模拟 / 数字设计领域的『硬骨头』,而 SerDes 需要将它们在同一芯片内实现协同工作,还要解决模块间的串扰、噪声耦合和时序匹配问题 —— 这种『单点极致 + 系统协同』的双重挑战,正是 SerDes 设计难度的核心所在。」
当前的高速 SerDes 研发仍然由海外厂商主导,包括 1、第三方 SerDes 供应商:Cadence、Alphawave 等,授权 SerDes IP 给芯片商使用并收取专利授权费;2、自研厂商:博通、Marvell、英特尔等厂商根据自身需求或帮下游客户设计 SerDes IP,定制化属性较强。
此外,以上海外 SerDes 供应商均已具备 224G SerDes 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6 月,高通公司宣布,它已与 Alphawave 达成协议,高通公司将通过间接全资子公司 Aqua Acquisition Sub LLC 收购 Alphawave Semi 全部已发行和将要发行的普通股本,隐含企业价值约为 24 亿美元。
高通表示,收购 Alphawave Semi 旨在进一步加速高通进军数据中心领域的步伐,并为其提供关键资产。高通 Oryon CPU 和 Hexagon NPU 处理器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性能、低功耗计算需求,而这种需求正受到 AI 推理的快速增长以及数据中心向定制 CPU 过渡的推动。
据悉,从零开始开发 SerDes 技术需要大约两年的时间和专门的技术知识进行支持。如果要达到全球领先级,则需要更久的时间和更多的资源投入。显然,对于高通来说,收购 Alphawave 成为了其更好开拓数据中心市场的一个关键举措。
04
国产 SerDes,初显成色
国内能跟上高速 SerDes 芯片开发的队伍屈指可数,高速 SerDes 领域的市场格局仍未成型,主要玩家包括芯动科技、晟联科、集益威、芯耀辉等,最高能达到 112G 速率。
晟联科已推出了 112G SerDes 与光模块配合实现的 Chip-to-Chip 高速互连方案。晟联科的 UCIe+SerDes 高速 IP 互连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研发和积累,已成为国内少数在先进工艺下同时支持 32G UCIe 和112G SerDes 的高速接口 IP解决方案的公司。该方案不仅实现了高速、低延时和长距离传输,还助力 HPC 高性能计算客户取得了更大的创新。目前,晟联科的高速 SerDes IP 已有超过 2 亿条通道在全球 500 强客户的芯片和设备中出货,证明了其技术的可靠性和市场认可度。
芯耀辉推出了不同组合的 SerDes PHY,最高支持 112Gbps,可以支持 PCIe、OIF 以及以太网等多种协议,满足不同客户对 SerDes PHY 的速率追求,同时也推出了可以兼容 PCIe 和 CXL 的控制器 IP,一站式解决客户的 IP 选型和集成难题。
芯动科技32/56/64G SerDes 全套解决方案在速率、各种接口标准种类、硅验证覆盖率等重要指标上均已处于国际前沿,包含了 PCIe6/5(向下兼容 PCIe4/3/2)、USB3.2/3.0、SATA、XAUI、SATA、RapidIO、CXL2.0,最新 112G SerDes 也正在加紧开发中,高兼容、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提供一站式无忧集成,灵活定制 Retimer 和 Switch 交换芯片,为 5G 通信、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存储、云计算、高性能图像媒体处理、万物互联等应用。
集益威专注于高性能和低功耗 PLL,ADC/DAC 和 SerDes IP 和 IC 的研发和产业化。据悉,该公司目前 56G Serdes IP 已在国内量产,112G Serdes IP 也已流片。
不止是数据中心,汽车等新兴赛道的突破也成为 SerDes 的增长核心动力。据 QYResearch 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车载 SerDes 芯片市场规模达 5.54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将突破 19.49 亿美元,2025-2030 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 19.1%。这一增长受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和 5G-V2X 技术普及双重驱动,预计 2025 年 L2+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出货量将达 1200 万辆,带动高带宽数据传输需求激增。
放眼未来,SerDes 国产化非一蹴而就,仍需在核心技术、产品可靠性等方面持续发力,任务艰巨,但不可忽视的是,其市场增长空间正以喜人的态势逐步释放,成为国产高端芯片领域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