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科研高峰 筑人才高原
创始人
2025-10-03 09:01:19
0

雷达信号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员开展科研工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供图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前,地表往往会发生细微变化。如果能持续监测这种变化,就可以及时预警减少损失。与光学卫星不同,SAR(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不受光线、天气等因素影响,不仅能实时监测地表变化,还能对灾害情况进行测量,在灾害预警、应急救援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为国家星载SAR技术攻关主力军,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设的雷达信号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李真芳教授团队长期深耕我国微波遥感领域,有力推动了我国星载SAR全球观测从“二维分辨”到“三维测量”,再到“雷达测绘世界最高分辨率”的跨越式发展。该团队的探索,是实验室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个侧面。

自成立以来,实验室始终聚焦实际需求中的雷达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速技术的迭代升级。同时,实验室坚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为锻造国之重器源源不断地贡献西电智慧与力量。

1 “顶天立地”做科研

实验室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保铮被誉为“雷达‘裁判长’”。实验室成立伊始,他就定下了“顶天立地”的科研目标。所谓“顶天”,就是要走在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而“立地”,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在装备研制上真正发挥作用。实验室成立50余年来,“顶天立地”的理念已内化为全体成员共同的精神基因,成为科研工作知行合一的行动自觉。

“强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关键要看干不干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层面的事情,有没有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能力,有没有持续创新突破、引领发展的能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实验室主任刘宏伟说。

加快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转化应用,需要不断通过试验来迭代验证。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腹地,实验室成员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开展装备试验,百日攻坚成为常态。

夏日,戈壁滩被烈日炙烤。实验室的刘峥教授带领团队争分夺秒,聚焦雷达成像、多源融合等技术进行攻关。方舱空调全开仍如蒸笼,“但团队非常珍惜外场试验的机会,尽量把工作做细做实、解决难题”。

锚定国防科技重大战略,实验室目标识别团队对接作战部队实际需求,2022年至今受邀与部队官兵共同奋战,在现场环境艰苦、任务复杂艰巨的情况下,开展了一系列雷达系统智能化研究与技术论证,在人工智能技术与雷达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多年来,实验室坚持基础研究“国际前沿有地位”、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有突破”、应用研究“重大装备有贡献”的整体定位,有力支撑了学校获批建设西北唯一的集成攻关大平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及科研平台19项,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预先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17项。

2 烧旺人才的“火炉”

“我指导学生论文时,会逐字逐标点修改,也会定期组织工作汇报和组会讨论,这些都传承自保铮老师。”实验室执行主任苏洪涛至今仍保留着老师给自己修改的论文底稿,“老一辈学者一丝不苟、严谨规范,当时很多同学都‘享受’过这项待遇。”

“一个文化氛围良好的团队就像一个火炉。当火炉烧得很旺,放进一个新煤球,它会很快被点燃,反之则不同。”对于实验室成员来说,保铮讲过的“火炉效应”耳熟能详。而让“火炉”薪不尽、火不灭的秘诀正在于传帮带。

针对当下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成长通道狭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沉重等困境,曾长期担任实验室党支部书记的苏洪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施优秀青年人才成长、青年教师帮扶、科研方向拓展等计划,以实际支持和人文关怀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

对于实验室的托举,青年教师李亚超体会很深:“依托实验室平台,我参与了重大项目的设计、研制和实验,全流程走下来水平提升了很多。实验室组织的项目论证、学术交流活动也让我开拓了视野。”

“科研创新工作有其特殊性,大多数有追求和抱负的科研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习惯,实验室要提供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和良好的服务保障。”刘宏伟介绍,目前,学校正按照“一室一策”工作思路,厘清科研平台、学院和职能部门的关系,搭建三级联动管理体制框架,强化刚性支持保障实体化建设,在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处理校内单位关系、解决资源配置增量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在平台给予的支持和关怀下,实验室人才济济。目前,实验室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级人才称号,24人获得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称号。此外,实验室已培育出4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累计输送毕业生4000余名,其中半数以上都投身于国家重点单位及科研院所。

3 “反哺”拔尖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毕德显是我国雷达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为传承其治学和育人精神,用好实验室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刘宏伟提出了建设本科生“毕德显班”的方案。“毕德显班”于2019年10月正式成立,实验室团队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班级教学方案改革、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并担任学生导师。

“刘老师讲课不局限于课本、不规避问题。他教导我们不能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他的课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不仅夯实了我们的理论基础,也让我们了解了雷达发展的前沿动态。”谈及“毕德显班”,2022级学生林知豪对刘宏伟的“雷达原理”课印象深刻。他认为,重基础、强实践、贴近科研,是实验室教师们的授课风格。

“毕德显班”首批毕业生方博为如今已成为学校深度学习和雷达目标检测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他看来,“毕德显班”的培养模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从大一入学起,一位实验室老师会担任两名同学的学业导师。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我就会和陶海红老师面对面交流。陶老师指导我的科研、学习,也关心我的生活和心理健康。”

实验室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形成了教书、科研、实践、文化、组织多渠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此外,实验室开展“导师有约”系列活动,通过“新生研讨”“学科宣讲”“本科生创新实验室”等多项举措,积极践行“三全育人”。

在实验室的悉心培育下,一批批优秀学子成长起来。据统计,“毕德显班”学生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38项,其中国家级以上奖励146项。该班级也连续3年获得学校“十佳标兵示范班”称号。

“我们要不断探索‘科研反哺教学,推进教研教改’的科教融合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术指导和科研环境,培养引领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发展和产业应用创新的拔尖人才。”刘宏伟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10月03日 第03版

作者:通讯员 白毅鹏 本报记者 刘亦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真相揭秘"(微信小程... 真相揭秘"(微信小程序斗地主)这款游戏可以开挂透视辅助脚本。"开挂内幕曝光
记者揭秘"(花城牌舍... 记者揭秘"(花城牌舍)开挂透视的话会不会被人知道。"开挂内幕曝光
教大家"(天天十三水... 教大家"(天天十三水)游戏辅助插件。"揭晓辅助插件详情
原创 国... 今年前8个月,国产车和外资车、电车和油车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9月份第一周汽车销量环比暴跌,部分车企甚...
教大家"(小游戏好友... 教大家"(小游戏好友跑得快)这款游戏有辅助插件工具吗?"实际有挂
教大家"(杭州都莱)... 教大家"(杭州都莱)透视软件原来有挂辅助。"实际有挂
科技通告"(微乐斗地... 科技通告"(微乐斗地主)开挂软件透视辅助器怎么办理脚本安装。"分享装挂详细步骤
教大家"(雀神游戏)... 教大家"(雀神游戏)插件购买下载中心。"开挂辅助猫腻过程
科技通告"(789大... 科技通告"(789大菠萝)插件ios辅助器透视工具。"分享装挂详细步骤
科技科普"(天天斗地... 科技科普"(天天斗地主真人版)游戏辅助插件。"揭晓辅助插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