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这么多年无人机吊运,圈里的人都懂,距离超过500米的单子,基本就不去报价凑热闹了。不是技术上干不了,而是经济账实在是不划算。看上去蓬勃发展的无人机吊运市场大多是温和环境下的短时吊运“小打小闹”,实际上远距离吊运成本高、大载重下航距短,真正能走向长距离飞行跨越天堑的“空中实战家”却真难找出一个。吊运圈常说,除非动力彻底换代,否则困局难破。
吊运枷锁:锁住无人机吊运市场咽喉的两大困局
困局一:“500米魔咒”,指数级增长的成本隐形陷阱
先说说这个500米吊运距离为什么成为了行业共识的成本分水岭,咱们将成本划分成三大部分后,来看一组数据。
假设无人机日均工作8-9小时,耗电100度,电费成本大约百元左右,这是第一部分日均耗电成本。第二部分成本,则是前期投入的充电设备。电充、柴油充、汽油充这三类方案中,购置成本从低到高分别为电充、柴油充、汽油充,虽然汽油充作为目前95%无人机都在用的行业标配,购置成本低、便携性高,但其日均250-300元的高昂油费却是一笔高额开销。
第三部分锂电池循环损耗成本, 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在日总调运次数相同的情况下,长距离运输下的锂电池循环次数要远高于短途运输,如700米作业任务比300米任务要多出15次的循环差,而这意味着更快的电池报废速度。如果像我们这种运营商真蒙住眼睛去高频次接长距离的单,可能不到2个月飞机的万元电池就报废了,更换费基本等于这两个月白忙活一场。就是这种“距离-成本”的指数级增长关系,让500米成了公认的吊运距离红线。
困局二:航距受限,大载重空中吊运难跨天堑
根据笔者之前做过的项目,结合市场上其他运输案例,短途配送如城市间医疗急救物资转运大约在30公里左右,复杂地形下如跨海、陆岛、高原、沙漠等救援物资投送,以及高压电网建设零部件投放等,通常需要在往返30-50公里左右。
当前由于电池技术原因,大部分无人机吊运基本只能满足短途急运,反而是那些高原、山区等更需要航运的复杂场景,无人机却难以发挥作用。如在电网建设中,重载无人机运塔材仍需频繁充电满足往返补给;而跨海、跨峡谷等更需要大载重+长续航空中物流的场景,更因续航不足成为禁区。
其实不难发现,去其表象,无人机吊运市场困境都指向了一个来源——动力。锂电动力由于技术原因,即使再做改良,也无法扭转现状。只有更高效、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动力,才能真正解锁无人机吊运的真正潜力。在无人机高性能竞技的下半场,动力技术的竞赛已不仅是性能参数的比拼,还悄然增加了全生命周期运营经济性的较量。
破局之匙:氢动力打破“成本魔咒”,氢动力无人机吊运已初具规模
天堑轻松越过,氢能无人机吊运距离不设限
氢能的高能量密度优势,一举突破了锂电池在续航、低温性能、耐久性上的局限,可以说是目前最有潜力的无人机动力发展核心路径,而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氢能无人机空中吊运案例,也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在解决重载长航时上成熟与可靠性。
在实际运营中,氢能机型不仅单日能耗成本低于汽油充,氢能系统的“距离-成本”曲线呈现出更为健康的增长关系。从全生命周期成本来看,氢能无人机在前期即使有较高的设备投入,也有望在密集运营下通过较低的使用成本快速收回,这意味着,当作业距离与任务时长不断增加,氢动力方案将在吊运、巡检等高频重载场景中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利润。而且随着国家政策已逐步开放各地展开加氢试点,可以预见未来加氢成本将会下降,便利性也会大大提升。
氢航与602所下属神州六合签约,R-E300A氢电版多旋翼无人机或迎来空中吊运重大变革
近日,氢航科技与中国直升机所下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AR-E300多旋翼飞行器平台基础上研制的一型氢能源模块化多旋翼无人机——R-E300A氢电版多旋翼无人机,实现80kg载重、60min超长续航、68km最大航距,可实现点对点物流运输、搜索搜救等任务,完美解决了高原高压电网建设电力物资运输等对无人机吊运跨地形能力、点对点精准运输能力、大载重能力、长时间运输能力“既要、又要、还要”的复杂场景刚需。
这组数据的含金量,相信不光是笔者,整个吊运行业看到后都会振奋。目前全球范围内,都没有一款多旋翼无人机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实际性能,可以说是为空中吊运市场带来了一场重大变革。
以近期震撼国内外的1.2万亿世纪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为例进行测算,该工程位于林芝墨脱,处于地质活跃的喜马拉雅地震带,隧道需穿越17条断裂带,拥有3000米以上的海拔落差,然而墨脱县又因地质特殊原因,现有扎莫公路年通行能力仅有10万吨,全年封路达150天,陆运无法支撑工程建造需求。
而R-E300A氢电版多旋翼无人机80kg载重、60min超长续航优势,完全可以支撑起小型设备、生活物资的快速空中运输通道,不仅能够解决近大部分物资运输难题,大大提高运输效率。根据国家电网专家预测,仅国家电网的调运需求,该类型的无人机需求量可突破5000架,如果粗略按200万元/架测算,未来更是百亿级的巨大市场空间。
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而低空物流市场则2035年有望达到4500亿至6050亿元。在如此市场规模下,像美团、顺丰丰翼这样的低空物流头部企业,也苦于当前主力机型难以满足重载长航时需求久矣,市场潜力挖掘远远不足,早已对大载重、长航时无人机翘首以待。R-E300A氢电版多旋翼无人机横跨出世,无人机吊运行业正式迎来一个开拓型领路者,更是给行业之痛来了一剂速效良方。中国直升机所和浙江氢航这回的大动静,搞对了!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文转自:周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