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戏主机到底比PC好在哪这件事,无疑是国内玩家社区一个经久不衰的引战问题。由于历史原因,PC才是国内玩家的主流选择,而为了壮大自身的队伍,主机玩家自然就更热衷于安利游戏主机的优势、也就是性价比高。
特别是在数年前的加密货币矿潮期间,显卡价格一飞冲天,使得在同样的性能水平下,游戏主机在价格上往往只有PC的一半。但时移世易,性价比这个词大概率要与主机“一拍两散”了。近期,The Verge创始人肖恩·霍利斯特就认为,主机上市后价格会越来越便宜的固有认知即将作古,各主机厂商将会放弃以往的硬件补贴策略。
支撑这一论述的核心论据,就是微软方面刚刚发布的Xbox Ally。在微软公布这款全新的掌机产品时,以肖恩·霍利斯特为代表的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微软可能会像Xbox那样、对Xbox Ally进行补贴。然而等到Xbox Ally上市时,微软却并未按惯例对其硬件进行补贴,Xbox Ally/Xbox Ally X顶着599.99/999.99美元的高价销售。
不仅如此,在刚刚过去的八月,索尼方面宣布PS5将在美国涨价50美元。紧接着微软在9月19日确认,Xbox Serise X/S同样全面涨价,其中最低配的Xbox Series S涨幅为5%,Xbox Series X的涨幅则是8%。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这并非PS5和Xbox Serise X/S在发售后首次的涨价,当这一反常现象接二连三发生,自然也就意味着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在本世代之前,玩家普遍认为在主机刚刚上市时购买属于“勇士”。因为那时候的购买体验实在糟糕至极,新上市的主机价格更高,可提供的游戏数量却很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主机本身不仅会变得更便宜,功能也会得到改进、游戏数量会更多,厂商往往也会推出改款,让设备的体积更小或是增加新的功能。
然而对于本世代的主机来说,在它们刚上市时就购买的玩家反而更明智,因此也让不少人直呼“等等党一败涂地”。
“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这个玩家群体的共识,怎么突然就失灵了?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先得从主机亏本卖硬件这个传统怎么来的说起。
为了防止“雅达利冲击”事件重演,任天堂早年间就提出了著名的权利金制度,确保自身对于主机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控制。为了说服游戏开发商和经销商支持这一制度,任天堂选择亏本补贴FC主机。自此,主机厂商赔本卖设备,之后再通过对游戏销售抽成赚钱的策略,就成为了惯例。
比如微软Xbox业务开发主管Lori Wright早年间在被问及微软通过Xbox销售获得了多少利润时,她干脆承认,“我们是亏本销售主机”。作为专用游戏设备,主机与游戏是强绑定关系,每一台销售出去的主机至少会对应卖出七八款游戏,所以主机厂商还有得赚。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到了本世代,过去的经验突然不起作用,微软和索尼怎么开始既要又要了呢?其实这个锅,得越来越挑剔的玩家来背。
从上个世代开始,主机游戏就陷入了怪圈,即电影化叙事的空前成功,使得开发商愈发迷恋游戏的画面表现力,进而推高了游戏开发成本以及主机的硬件成本。其中,游戏主机已经从当年的299美元涨到了现在的699美元,这又抬高了新玩家进入主机圈的门槛。
而且从299美元来到699美元后,主机相对应PC的优势就变得越来越小。Steam同时在线人数峰值从2023年12月的3260万增长到2024年12月的3900万,接近20%的高增长,反应的是长期以来被主机游戏压制的PC游戏迎来第二春。所以如今的现实,是主机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阶段。
除此之外,玩家购买游戏的欲望也在下降,或者说大家对于某款游戏变得愈发长情。根据索尼的相关财报显示,一台销售出去的PS5所对应的游戏数量,同比下降了12%。简而言之,GaaS游戏的大行其道导致玩家慢慢失去了尝试新游戏的热情,反而更愿意深耕类似《使命召唤》、《战地》这类长线运营的游戏。
当然,摩尔定律的放缓也是客观因素,如今半导体制程越来越接近于物理极限,以“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 为代表的新技术只能让摩尔定律苟延残喘。无论如何,物理定律还无法被扭曲,在制程红利大概率无法延续的情况下,指望技术进步让芯片降价已经变得愈发不现实。
设备的硬件成本不断攀升、玩家却不愿意买更多游戏,就使得补贴硬件换取软件销售的策略逐渐失灵,所以为了生存,涨价就成为了必选项。当微软和索尼做出一致的决定,涨价就不可避免了,但代价同样也非常巨大。卡普空总裁辻本春弘就指出,新一代主机正在将购买力有限的年轻用户拒之门外,“如果现在的青少年不玩PlayStation,那么他们成年之后就更不可能玩。”
那么主机涨价到底有没有受益者呢?PC游戏恐怕会因祸得福。
PC作为一个多用途设备,娱乐和办公的复合属性固然让它的成本变高,可随着游戏主机涨价,使用场景更多的PC反而变得有了性价比。再加上主机市场整体增长放缓导致索尼、微软都开始了跨平台转型,“独占”逐渐变成历史名词,如今几乎没有哪一款游戏只能在特定设备上才能体验。
换而言之,微软、索尼对于游戏主机的涨价更像是饮鸩止渴,虽然短期内确实能带来更好的财务指标,可长期看来,涨价势必会推动更多玩家选择PC,反过来挤压主机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