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实验室“微型大脑”有意识吗?感觉到疼痛吗?科学边界正在逼近
创始人
2025-09-23 00:00:54
0

过去几年,实验室里“长出来”的类脑组织,也叫脑类器官,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化。最初只是细胞团块,现在已经能拥有血管网络、小胶质细胞,甚至模拟不同脑区的复杂交互。

更神奇的是,科学家已经让这些“微型大脑”拥有原始的“眼睛”结构、血脑屏障功能,生物复杂度正在快速逼近真实大脑。

技术的突破带来了全新难题:这些在培养皿中生长的微型大脑,会不会很快产生意识?会不会感受到疼痛?而现实是,技术狂奔,监管远远落后。

过去,脑类器官只是单一脑区的模拟,如今科学家能用融合技术,将多个不同脑区组装在一起,让它们形成更复杂的神经网络。

血管系统的引入,彻底解决了氧气和营养供应瓶颈,小胶质细胞的整合让模拟更加完整。这些进展让脑类器官具备了更强的生理活性和“接近真实大脑”的可能性。

浙江大学生物伦理专家克里斯托弗·伍德就指出,以目前的技术发展速度,五到十年内出现具有某种意识的脑类器官,完全不是科幻小说。

怎么判断一个类脑组织有没有意识?到现在,科学界连人类自身的“意识”都无法客观测量,只能依靠间接信号,比如脑电图的扰动复杂性指数,来推测意识水平。

神经元活动越复杂,通常代表意识可能性越高。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洛马克斯提醒,很多神经活动其实在培养皿神经元里也能看到,未必等同于“自我感受”。

疼痛感知甚至可能不需要外部刺激,只要内部神经回路足够复杂,完全可以“无中生有”,就像幻肢痛一样。

更复杂的是,科学界对“意识”本身就没有统一定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艾莉森·穆特里直言,正是这种定义模糊,让伦理讨论变得异常棘手。

当下,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等主流组织的指导意见依然宽松:“目前没有生物学证据表明脑类器官存在意识或痛觉。”但这套表述,已经遭到越来越多科学家质疑。

穆特里认为,现行标准过于保守,应该引入更多跨学科声音,而不仅仅依赖干细胞生物学家。

伍德提出了一个关键责任转移:不是支持者去证明“类脑组织有意识”,而是监管者要证明“它们没有意识”

这种思路一旦被采纳,监管原则将从“无害直至证明有害”,转向“预防性保护”。一旦怀疑有意识,直接纳入动物实验伦理监管,甚至给予更高级别保护。

意大利佩加索大学的拉瓦扎就认为,科学家们一直在用有意识的动物做实验,脑类器官无须特殊对待。这种分歧,反映出全球学界在伦理底线上的深刻矛盾。

说到底,脑类器官的崛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学机遇。它们让我们有希望破解人类大脑发育、神经疾病机制,推动新药研发。

但一旦这些“微型大脑”出现感知、甚至产生“思维”,人类社会现有的伦理和法律体系势必迎来巨大冲击。

伍德强调,一旦有意识的类脑组织被制造出来,科学界必须承担保护责任,而不是等到灾难发生才反思。现实是,技术进步的速度远超立法和监管,等到确凿证据出现,往往已经晚了。

现在,实验室的“微型大脑”距离真正的意识或许还有很远,但科学家普遍承认,这个临界点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近

无论是伦理学家、监管机构还是普通公众,都必须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有可能会感知痛苦”的实验对象?

未来十年,脑类器官技术或许会彻底重塑神经科学和医学,但它也注定成为伦理和法律的前沿阵地。

如何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为潜在的“有意识”实验体划出保护红线,已是整个社会无法回避的新课题。

科技进步不能没有边界,伦理底线更不能缺位。现在,是重新审视监管和伦理规则的时刻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网络安全彩云行|“苍洱云”政务... 政务数据集中化、业务系统云端化……随着政务工作数字化的发展,城市治理提质增效迎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
陕西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联... 本报讯 (记者 肖倩 见习记者 刘正龙)日前,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论坛暨陕西省具身智能机...
数通网络设备创新,打通中小企业... 作为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因子”,中小企业能否走向高质量成长,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
新闻 | AI时代大学图书馆智... “湘江论智: AI时代大学图书馆智慧创新服务研讨会” 9月18日,“湘江论智:AI时代大学图书馆...
性能超苹果A19 Pro,联发... 22日,联发科(MediaTek)发布天玑9500旗舰,作为迄今为止天玑最强移动芯片,采用第三代3纳...
珠海今日12时起实行“五停” 总台记者从广东省珠海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获悉,根据气象部门预测,超强台风“桦加沙”预计将于24日以强...
影石创新携手华为智能穿戴 推出... 记者9月22日从影石创新(下称影石Insta360)获悉,日前,华为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全球创新产品发布...
智元机器人获业内首张人形机器人... 央广网北京9月22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记者从智元机器人获悉,近日,智元机器人通过CR-3-06:2...
原创 小... 9月22日,小米公司官微宣布:2025雷军年度演讲来了!主题是《改变》,除了分享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汽...
中联重科重磅发布具身智能大模型... 以“AI领航,畅想湘江”为主题的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近期在长沙举行。中联重科副总裁付玲出席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