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晨 蒋晓芳
太行东麓,淇水之畔。9月12日,在鹤壁航天宏图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巨大的屏幕上,一颗颗卫星正划过中原天宇。实时传回的高分辨率影像,为智慧农业、环境监测与应急管理等领域提供着精准数据支撑——这一“天地协同”的场景,正是鹤壁市卫星应用生态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省卫星产业两大战略支点之一,鹤壁市商业航天产业正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航天宏图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建成投用,成为覆盖卫星数据接收、处理与应用全链条的区域中心;以航天宏图华中总部为牵引,天章卫星、天章火箭、河南航天枢纽港等一批产业链项目相继落地,初步形成集卫星制造、火箭研制、测运控管理及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女娲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已达10余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雷达遥感星座。
商业航天产业的崛起是鹤壁转型发展的一个侧影。几乎同时,在淇县太行山脚,另一场产业变革正在上演——今年7月,中铝(鹤壁)镁基新材料中试基地成功产出首炉合格金属镁产品。该项目依托鹤壁15.5亿吨高品位白云岩资源,设计年产金属镁2060吨、轻质碳酸钙1.55万吨,采用全球首创清洁炼镁技术,突破传统工艺高能耗、高排放、低回收率的瓶颈,标志着我国在镁基新材料绿色制造领域取得关键进展。
若以“创新浓度”丈量这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成色,其蝶变令人瞩目: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龙芯中科鹤壁制造基地建成国内首条全国产装备的芯片测试封装产线;仕佳光子PLC型光分路器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美瑞聚氨酯项目6种产品产能世界最大;中维化纤尼龙66安全气囊丝等4个产品为全国单项冠军……
一次次突破、一级级跃升,见证着“十四五”期间鹤壁的转型蝶变。这座曾因煤而兴的城市,何以在新赛道上脱颖而出?
——产业转型迈出关键一步。立足传统工业基础,鹤壁坚定换道领跑,厘清“从哪转、往哪转、怎么转”的发展逻辑,构建以功能性新材料、电子电器、镁基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商业航天、生物制造、半导体及工业软件三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3+3”现代产业体系,“一链一策”精准培育,“一企一案”跟进服务,加速新质生产力成长。天海集团等传统企业通过技改焕新,航天宏图、河南生物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等新业态加快集聚,逐步摆脱对传统资源路径的依赖。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鹤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标准建设鹤壁科创新城,引进培育重点实验室,形成以“淇河实验室为源头创新、中试城为转化枢纽、科创新城为产业承载”的“一室两城”融合发展体系。中试城建成市级以上中试基地27家,成功转化中试项目497个;科创新城入驻75家高新技术企业、190多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
——城乡融合绘就新画卷。鹤壁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全市已在157个社区完成一刻钟生活圈建设,完成30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33万余人。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总投资12.7亿元的涉及130个村的乡村振兴项目全部完工,“五好两宜”和美乡村项目加快实施。
——治理效能系统增强。创新推行“党建引领、网格为基、智能赋能”基层治理模式,建成全域统一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打通全市46个部门的134个业务系统,实现跨领域、跨层级精准协同,全面提升政务响应效率与群众满意度,成功创成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时序更替,见证前行脚步;事业奋斗,赓续城市梦想。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历史交汇点,鹤壁市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战略定位,持续深化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绿色低碳、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改革,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鹤壁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