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健康|一滴水“贴膜”?我国科学家开发“液滴打印”新技术
创始人
2025-09-13 15:41:31
0

为一颗布满沟回的大脑,无缝贴合一层比头发丝还薄的电子膜——这个类似科幻的场景,被中国科学家通过“一滴水”变成现实。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悉,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已发表该所宋延林研究员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开发的一项成果。这种名为“液滴打印”的新技术,能够将超薄、易碎的电子器件膜通过液滴媒介,精准贴附于复杂曲面尤其是生物组织表面。

温柔贴:避免生物组织表面的薄膜受损

在脑机接口、可穿戴设备、神经修复等前沿领域,常需将柔性电子器件贴合于人体皮肤、神经甚至大脑等不规则表面。这类器件厚度极薄,容易在贴合过程中因弯曲、拉伸而发生破损。

“这种操作就像给手机贴膜,只是贴的‘膜’更软更脆,而‘屏幕’也更加凹凸不平——比如大脑的沟回、纤细的神经等。”研究人员比喻道,一滴水恰好提供了一个“温柔”的解决方案。

一滴水作为中间介质,先“拾取”超薄膜,再释放到目标表面。在此期间,液滴存在于薄膜与组织之间,既通过毛细作用促进贴合,又像“润滑剂”一样让膜自由滑动,及时释放应力,避免了传统操作可能导致的破损。

研究成果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提供)

稳且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操作安全性

实验显示,即便是厚度仅150纳米的金膜,也能通过该技术完好贴附在微米级的草履虫表面,甚至蒲公英绒毛、贝壳纹理、光纤等复杂结构也都成功实现贴合。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活体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硅基电子膜“打印”到小鼠坐骨神经和大脑皮层上,实现了无损、保形贴合。通过光照触发,该器件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成功刺激神经引发腿部运动,并同步采集到清晰的神经电信号。

整个贴附过程仅靠“一滴水”完成,不需外加压力、不需黏合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操作安全性。

前景广阔:为电子器件制备带来全新可能

该项技术打破了传统柔性电子器件贴装的局限,在脑机接口、神经调控、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甚至可扩展至组织工程、智能显示等前沿方向。

“正如印刷术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液滴打印’也有望为电子器件的制备与贴合带来全新可能。”宋延林研究员表示。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像“贴膜”一样,将各类电子器件轻松、精准地“印”在皮肤、器官甚至神经上——而这一切,都从“一滴水”开始。

来源:新华社

作者: 胡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反击来了,俄罗斯提高对非友好国... 俄新社9月13日报道,俄罗斯政府提高对非友好国家麦芽啤酒和苹果酒的进口关税。该决议于9月10日签署,...
吃顿饭停车费300元,女子吐槽... 近日,一则“上海吃个饭300元停车费差点哭昏”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众多网友随后纷纷晒出自己遭...
王兴兴,想让机器人干更多活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2025外滩大会发言 AI行业日新月异,但在物理应用层面存在一片广阔的价值洼地...
新突破!“胶水”能治疗骨折了 打一针“胶水”治疗骨折 浙大研发“骨胶水”实现突破 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表明,该院自主...
9键使用者:一直很佩服用26键...   一直很佩服用26键打字的人  【一直很佩服用26键打字的人】9月11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了...
“吃个饭300元停车费”,是在... 城市服务永无止境,少一些震惊感,也就可以多一些融入感据媒体报道,近日,一则“上海果然寸土寸金,吃个饭...
一文看始末,贾国龙和罗永浩战火... 《星岛》见习记者 齐鑫 上海报道一条微博引发的风波有多大?截至发稿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和网络大V罗永...
国际能源署:低排放氢气项目面临... 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巴黎9月12日电 (记者 罗毓)国际能源署12日发布《2025年全球氢能评估》报...
移动流量卡哪个运营商划算,中国... 办卡关注微信公众号:【一卡空间】,每日更新性价比高的运营商官方套餐,帮你找到最合适的流量解决方案。 ...
西贝门店回应“罗永浩吐槽西兰花... 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近几日,罗永浩和西贝就菜品是否为预制菜一事争论不止。其间,有网友在实探西贝后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