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斥责西贝“几乎都是预制菜,实在是太恶心”,西贝起诉罗永浩,引起关于预制菜话题的新一波关注和争论。老胡呼吁有关专家和机构及时发声,以解众惑,以振市场。
西贝说“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这与人们对预制菜的通常印象有区别,这当中像是掉入了一个文字游戏。经过中央厨房和食品工厂加工过的食材再送到门店,行业对于它们算不算预制菜的定义与百姓看法大概不太一样。
客观说,现在大型商场是城市餐饮的主阵地,里边又大多是连锁餐饮机构,它们供应的许多菜品在百姓看来都有“预制”环节,纯“现洗现宰现做”的餐馆如今大概只有街边的苍蝇小馆了。一说起预制菜,很多人还是会有心理不适感,说它们“恶心”,应当是这种抵触的气话,包括老胡本人,有时吃着吃着,想起它们都是“预制菜”,顿时就会有点扫兴,甚至有点被商家忽悠了的感觉。
但冷静下来一想,超市里就有很多半成品的菜品在销售,从梅菜扣肉到宫保鸡丁,要啥有啥,拿回家稍一加工就成了。另外又想到,我们的农业已经很大程度上工厂化了,我们吃的猪牛鸡鸭,喝的牛奶,吃的鸡蛋,都已经是农业工厂生产的了。厨房工厂化,尤其是公共食堂工厂化,很可能也是大势所趋。
在一些微信群里,老胡看到一些人讨论说,厨房工厂化是有优势的,主要在于它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厨房工厂出来的食品在营养构成上,以及在卫生安全上都更能够得到保障,但是色香味是否会比“现洗现宰现炒”的有所损失呢?是否将我们的饮食文化异化了呢?这是值得展开来探讨的。
所以我觉得罗永浩与西贝的这场争论挺有意思,我们大家一个习以为常、又隐忧难却的生活疑点被它戳中了。老胡觉得,质疑者的情绪并非他一个人的,同时我也感慨,商家大概也有他们的难言之隐,他们被时代的列车和站台上莫衷一是的乘客们撕扯着。我本人不知道答案在哪里,希望知道答案的人为我和我这样的人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