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动一下试试?
创始人
2025-09-12 14:30:34
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薛凯桓】

9月10日晚,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新一轮空袭,但这次行动中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情况。

在攻向乌克兰目标的过程中,有二十多架俄罗斯军用无人机从乌克兰空域突然转向,飞入了波兰境内。作为回应,波兰军方进行了开火拦截,并暂时关闭了本国空域。

闯入的无人机数量不多,但波兰方面的反应十分激烈。当晚至次日凌晨,波兰方面记录到多起不明飞行物入侵领空事件。为此,波兰出动了空军战机,还请求北约盟友提供支援。但只有少数俄罗斯无人机被击落,一架俄制“格伯”(Gebera)无人机甚至进入波兰境内超过300公里,最后在波兰中部罗兹省的一片田野中坠落。种种迹象表明,这架无人机很可能是因为燃料耗尽才坠落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

9月9日晚,波兰政府发现乌克兰遭到大规模无人机与导弹袭击,其中一些无人机转向飞往波兰。当晚22时06分,波兰军队进入全面警戒状态。约23时30分,波兰首次监测到不明飞行物侵入领空,最后一次记录发生在次日清晨6时30分,波兰官方一共报告19起无人机入境事件。

波兰击落无人机后,残骸损坏了一处民居。波兰媒体

事件发生后,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连夜召集波兰行动指挥部紧急会议并初步得出若干结论,将当晚事件定性为“戏剧性挑衅事件”。波兰总理图斯克呼吁国会应“保持团结”,强调自己尽管与总统存在立场差异,但在这件事上立场一致。

对此,图斯克表示:“目前虽不能断言我们已处于战争状态,但毫无疑问,此次挑衅超出了以往界限,从波兰的角度看,危险程度显著上升。”主张西方应共同对抗“东方威胁”,并强调已厌倦停留在纸面上的联盟合作。

与此同时,波兰政界纷纷呼吁扩大本国无人机生产规模。联邦议员斯拉沃米尔·门岑等人对波兰仅签署了一份多年期、规模仅一万架的生产合同表示不满,号召波兰的无人机产量要与俄乌的百万规模相看齐。

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在全国讲话中表示:“这次会议将汇聚各政党、议会两院议长及国家高层领导人,我们不仅要复盘已经发生的事情,还要商讨未来防范类似事件的措施。在整个事件中,我也持续与盟国领导人及北约秘书长吕特保持沟通。这既是北大西洋公约历史中、也是现代波兰前所未有的时刻。此次无人机袭击确属独特,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其可能带来的所有后果。”

北约的“文字游戏”

西方舆论称9月10日晚发生的无人机袭击事件,是俄罗斯首次针对北约国家的军事行动,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俄罗斯无人机第一次进入北约国家的领空。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一直是俄罗斯军用无人机的监视目标。这些俄罗斯无人机不仅会飞越波兰领空,有些甚至会在波兰境内发生爆炸。尤其是在最近几个月,俄军加强对乌克兰的空袭,这类越境行为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俄罗斯无人机首次越过北约边界是在2022年3月。一架苏联时期的“雨燕”(Tu-141 Strizh)无人机在未被拦截的情况下,穿越了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的领空,最后坠毁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的一个居民区。幸运的是,这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有约40辆汽车受损。

很难准确统计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到底有多少架俄制“沙赫德”无人机(Shahed)曾坠入波兰境内或飞越波兰领空。不过,已知的越境事件大多集中在2023至2024年间。当时,俄军正在频繁攻击位于多瑙河沿岸、靠近罗马尼亚边界的乌克兰港口。也正因为如此,罗马尼亚、波兰和摩尔多瓦等相关国家实际上早就向北约通报过俄罗斯无人机越境的情况。

每当这类事件发生,北约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是强调这“不是故意的”,声称无人机“是被动偏离了航线”,因此不能算作是俄罗斯对波兰、罗马尼亚等国的“武装攻击”。

但这些解释往往不能令人信服。有充分的迹象表明,俄罗斯在过去针对多瑙河沿岸的乌克兰港口的袭击,是俄方有意通过罗马尼亚领空进行的,因为罗马尼亚的防空能力极为有限。

在这之前,无人机“误入”波兰领空可能还属于意外。北约可以解释为是由于无人机导航故障或受到电子干扰,导致失去了航向。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即便按波兰官方的说法,本次事件也有19架俄罗斯无人机越过了波乌边界。这根本不是偶然,而是俄罗斯的有意举动。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无人机已在途中被乌克兰空军击落,因此针对波兰的无人机数量实际上可能会更多。

另一个不同以往的地方是波兰军方这次对事件作出了强硬的回应。以往在乌克兰西部地区遭遇俄罗斯袭击时,波兰空军虽然经常派出战机监视,但往往只在空中盘旋、不会采取实际行动,甚至波兰空军漏掉越境的俄罗斯飞行单位也是经常的事。

而这一次,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战机不仅首次升空,还直接收到了波兰军方的开火指令,并成功击落若干架无人机。作战期间及事后,波兰一度关闭领空,华沙等四个主要机场的运营也受到严重影响。

在俄罗斯无人机真正进入北约国家领空后,北约却声称俄罗斯的行为“并非直接攻击”,表示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俄罗斯对波兰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军事行动”。在北约的这番表态之前,波兰政府已通过军队总参谋部发表官方声明,将此事明确称为“侵略行为”。这个词不是随便用的,而是有目的的定性,是波兰将俄罗斯的行为官方定义为“侵略”。波兰的这个举动,是明确要求北约启动集体防御机制。

但北约认为,俄罗斯的行为不足以触发集体防御机制。北约给出的解释是:北约“不缺乏”与俄罗斯对抗的政治意愿,但波兰所遭遇的无人机袭击还没有达到触发北约集体防御条款的法律门槛。

根据北约第五条规定,所有成员国有义务在任意盟国遭受“武装攻击”时采取行动,包括使用武力。这个条款有两个前提:一是受攻击国必须正式请求援助,二是所有成员国都承认确实发生了构成“武装攻击”的行为。

这里北约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不是任何国家之间使用武力的行为都构成“武装攻击”。国际法规定,只有“最严重的武力使用形式”才被视为武装攻击,并强调必须将此类行为与“严重性较低的武力形式”区分开来。也就是说,不是所有针对北约国家的军事行为都能定义成法律意义上的“武装攻击”。

例如,北约成员国土耳其曾在2015年和2020年遭受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袭击,但当时土耳其没能说服北约启动集体防御机制,而是仅仅举行了成员国之间的安全磋商。

那么,俄罗斯的行为需满足什么条件才会构成对北约的“武装攻击”?北约定义的“武装攻击”是“经俄罗斯领导层明确批准、针对波兰境内特定高价值目标发起的有意且系统性的打击。”

这个“定义”,咬文嚼字的意思很明显。北约官方的意思是,以往多次发生的俄罗斯无人机或导弹“意外”越境,虽然构成对波兰、罗马尼亚等国领空的“冒犯行为”,但并不属于法律和文字意义上的“武装攻击”。所以,即便俄罗斯无人机“有意”针对波兰的事实摆在这里,北约也可以用俄罗斯无人机在波兰各地散乱坠落(没有成体系地攻击某个目标)、没有造成特定军事或民用设施损失、无人机没有装载爆炸物等理由,来狡辩说这不是“武装攻击”。

更进一步说,即便无人机击中了波兰境内的某个具体目标,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这种行为是故意的,北约就仍然有理由说这不是“武装攻击”。比方说,即使波兰的某个政府建筑真的被成批的无人机袭击,北约也完全可以用“误击”、“建筑被击中属于技术失误,不代表俄罗斯对波兰宣战”等理由继续搪塞过去。

在北约的话语体系下,任何事情都可以被解构为“意外”,而北约的“集体防御”则需要满足诸多先决条件,显得可望而不可及。在北约明确将俄罗斯无人机的越境行为定义为“意外”,并从法律和文字意义上找补、明显不打算替波兰找回颜面的情况下,波兰应该考虑的是怎么与俄罗斯进行自主的外交交涉,指望北约的外交、军事保护是不现实的,但这是后话。

9月3日,特朗普会见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视觉中国

俄罗斯的意图是什么?

北约咬文嚼字、抠字眼想要逃避责任的伎俩不难看穿,但俄罗斯发起这次事件的意图就稍微有些难以捉摸,我们只能从俄罗斯的行为中去推测。

可以基本确定的是,俄罗斯发起这次事件是有计划的,且头脑清醒,不是冲动决策。俄罗斯的目标并不在于与北约直接冲突,而是一种试探,想要“测试”北约防御系统中的漏洞和其设定的“红线”是否有效,试探的程度则严格把控在经过精确计算的范围内,正是因为这样,这批进入波兰的无人机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飞入波兰的“格伯”无人机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携带爆炸物。

而且俄罗斯已经事先预料到了北约没有胆量认定这是“武装攻击”,从而启动集体防御机制。

这本质上是俄罗斯在与西方对抗中故意提高风险、试探底线的举动。那么,为什么俄罗斯选择在这时行动?俄罗斯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否是为了向特朗普施压?俄罗斯最近在外交战线取得了良好成果,这是否给了俄罗斯进行试探的勇气?这些问题目前仍只能停留在假设层面,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无人机袭击事件确实有利于一些战略目标的实现。

俄罗斯发动这次事件的意图,一是分化西方阵营,削弱北约成员国之间的互信。俄罗斯对北约成员国、美国的亲密盟友波兰,发动一场明显是有计划的袭击,而北约却无法做出实质性的反击,“北约无能”的叙事就会被钉死,从而加剧北约成员国对北约中枢的不信任感,促成内部分裂。

第二,这次袭击也暴露出了北约防空系统的漏洞。即便有荷兰空军、意大利空军的支援,波兰空军拦截俄无人机的战果仍然不太理想。固然,这可以解释为无人机没有针对防护严密的战略目标、飞行轨迹比较散乱,也能解释为波兰军队缺乏实战经验。然而,这种解释更像是一种“开脱”,它们不仅不能驳斥北约能力不足的论调,反而可能强化这种说法。

这次事件后,不仅波兰,整个北约都可能面临再次“脑死亡”的窘境。如果北约继续逃避强硬回应、充当鸵鸟,那这对北约而言将是一次战略失败,而对俄罗斯来说则是一次“重大胜利”。因为北约的“绥靖”会向俄罗斯表明,渐进式升级的策略行之有效,俄罗斯就会更大胆地在俄乌战场上放开手脚去进攻,甚至尝试使用一些此前顾忌使用的武器和进攻手段。

总结

这个事件,还是要放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去看待。如今的俄乌冲突,正朝着“大规模无人机战争”的方向发展,所以俄罗斯最先试探的是北约对无人机袭击的敏感程度。在试探出北约的底线后,即使不爆发直接战争,俄罗斯也能开始利用无人机游刃有余地消耗北约的资源。因此北约越是咬文嚼字地试图找补“这不是攻击”,就越无力维持“保护盟友”的叙事。为了“保卫盟友”,从理性角度来看,北约似乎必须、也应该作出强硬的回应。

如果北约在此次事件后采取强硬措施,它还有机会展示自身的实力并吓阻俄罗斯的“冒险举动”。否则,俄罗斯方面一定会再次进行更大规模的试探。因为俄罗斯的目的就是削弱北约“军事实力强大,能够保护盟友”的叙事,试探北约对“盟友国家”(包括乌克兰)的保护究竟有多少斤两。但目前看来,北约好像决心要当鸵鸟当到底。如此一来,北约的“集体防御”承诺恐怕就只能继续在文字游戏里落实了。

波兰是北约“找补式防御”第一个摆上台面的代价。而对满心期盼北约撑腰的乌克兰来说,这份连强硬回应都没有的“集体防御”就更起不到作用了。毕竟连成员国的安全都只能靠咬文嚼字去敷衍,还不是北约成员国的乌克兰又能指望什么实质保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一封封家书,来自那些最可爱的...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
惊悚!美国发生斩首事件 凶手淡... 美国发生斩首事件 凶手淡定扔头颅  【美国发生斩首事件 凶手淡定扔头颅】2025年9月10日,美国得...
解放军又一“利剑”出鞘,赖清德... 12日清晨,解放军释出又一重磅消息,令无数军迷为之振奋。据海军新闻发言人冷国伟海军大校介绍,日前,我...
小区大门变牛肉面馆,联合调查被... 小区大门变成了牛肉面馆,啥感觉?这事儿挺罕见的,好好的小区大门,怎么就开上拉面馆了?业主们拉横幅、摆...
我国经济呈稳中有进良好态势 多... 透过数据看活力。9月11日,多部门披露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
不服柯文哲7000万交保,台北... 台湾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涉京华城案被控贪污等罪,以7000万元交保,台北地检署9月9日对柯文哲、台北市...
世界第二网红来了天津也得摊煎饼... 世界第二网红来了天津也得摊煎饼  【世界第二网红来了天津也得摊煎饼】近日,天津街头迎来一位特殊客人—...
西贝硬刚罗永浩!西贝公布罗永浩... 西贝公布罗永浩点的13道菜制作过程  【西贝公布罗永浩点的13道菜制作过程】2025年9月12日,一...
“中央厨房”预加工算预制菜吗?... “中央厨房”预加工算预制菜吗  【“中央厨房”预加工算预制菜吗】一场由科技名人罗永浩引发的餐饮界“定...
原创 中... 中国曾备受嘲笑为“东亚病夫”,如今却以卓越的太空探索成就崭露头角。 然而,阿根廷公司Satel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