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到店:高德打第一枪,但重头戏尚未登场
创始人
2025-09-10 23:42:21
0

船来了,也没来。

文|陈梅希

编|园长

等阿里大举投入到店业务,就像在码头等一艘没有航运信息的船。你知道它一定会来,但是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时候来。

2025年9月10日,第一个信号出现了。阿里旗下高德地图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高德扫街榜”,目标定得很高:每天为线下餐饮及其他服务业多带去1000万客流。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高德扫街榜入口

外卖大战后,到店市场的风暴也已在酝酿之中。该怎么定义“高德扫街榜”对阿里到店业务的价值?阿里内部,真正能赚钱的团购到底会由谁来做?

这场发布会之后,所有人都还在码头上等着。

先做美食榜,团购往后放

一个基本判断是,“高德扫街榜”是阿里到店业务的基建,而非用来赚钱的项目。

这份榜单给自己的定位是“真实可信,永不商业化,重新构建线下服务信用体系”。而在发布会上,高德地图CEO郭宁称:“它(高德扫街榜)不是一个流量榜,也不是一个广告,更不是一个网红扫街榜,完全基于海量用户的真实行为和高信用评价。我们不是看谁喊得响,而是看哪些店真的被用户一次一次的选择。”

技术上,高德“校准评分体系”的做法是在用户评价分之外,引入用户行为分和用户信用分两重影响因素。用户行为分来自高德地图自有的出行数据,包括导航、搜索、到达、收藏等客观数据,所谓的“用脚投票”;用户信用分则引入芝麻信用,为不同用户评价赋予不同权重,看起来主要是为了降低职业刷分等灰产的影响。

很多媒体同行称高德的扫街榜对标大众点评,但从产品形态上看,扫街榜之于高德地图,其实更接近于谷歌地图的商家评价系统——一个由高日活地图软件衍生出的商家评分体系。

类似的案例,还有韩国市场渗透率最高的本土地图软件Naver Map,它同样拥有完备的商家评价体系;而因为Naver市占率整体高于谷歌,Naver Map的商家评价在韩国的使用者也多于谷歌地图。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聊天或短信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图源Naver Map

“行为分”的引进,其实是利用高德地图的数据优势,提高商家刷分的难度,让榜单具有更强烈的客观色彩。

但也有潜在的风险,即用户行为本身可能的偏差。因为用户导航去哪里,很大程度是根据现有信息决策的,更知名、更网红、当前评分越高的店,更有可能成为用户的导航目的地,进一步增加评分系统中的“行为分”;而在榜单产生后,在榜单牵引下,已上榜餐厅可能会获得更多行为分加权。如何利用这套系统真正挖掘出宝藏店铺,以及如何避免守榜容易攻榜难,是算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高德扫街榜当前的产品体验看,“永不商业化”的承诺是可信的。刺猬公社统计了北京高德扫街榜(9月10日更新)的TOP 30餐厅,发现其中只有6家在高德开通了团购,可见上榜与否,和高德能否靠这家餐厅赚到钱没什么关系。

网站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那么如果榜单永不商业化,到店业务靠什么赚钱?

按照行业其他平台的业绩历史,到店业务的核心营收主要来自两个部分,分别是佣金和在线营销服务。阿里的到店业务体系中,酒旅(飞猪)一直是独立业务,拥有比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剩下需要被补强的是到餐和到综。

佣金和在线营销服务,用大白话说,前者是从团购/代金券里按比例抽成,后者则是到店商家们花钱买推广。

团购业务在阿里生态内目前仍比较分散,有三个主要入口,分别是高德地图、支付宝、口碑APP。高德扫街榜打响了阿里重新冲击到店业务的第一枪,但谁是阿里团购业务的主力军?至少当前还没有答案。

先推出一个基建项目,而非高举高打靠砸钱换到店业务份额,可以看出阿里在本地生活市场的投入是相对冷静的,甚至比市场预测的更为谨慎。下一步,阿里到店真正的重头戏是如何推进自己的团购业务。大到集团间的分工,小到流量入口开在什么位置,也许都会在未来半年内揭晓。

此前,有人猜测高德与淘天集团在团购业务上存在竞争关系,但刺猬公社认为,内部赛马机制不会再上演——在外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重复造轮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口碑网21年“搬家史”

谈到阿里的团购业务,口碑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产品。

一直到9月9日,即这场发布会召开前一天,外界仍猜测主题会是“复活口碑网”和“高德自营团购”。事实上,从知道这场发布会的存在开始,口碑的名字就频繁出现在资讯和报道中,曝光次数比之前好几年加起来都多。

甚至口碑网创始人、现挖财董事长李治国也在前一天发布朋友圈,动情地写道:“发这个朋友圈是只有一个小小心愿,希望用回最早的口碑网LOGO,这代表着创业者精神,只有他是最美的!”

口碑网诞生于2004年,在这21年里,几乎见证了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从无到有、从资讯到交易、从0到万亿的变化。只是此前,口碑是见证者,也是配角。

过去21年,口碑网没有轰轰烈烈地打过什么商战,也没有轰轰烈烈地死掉。它一直存在,总是在搬家,有时候连名字也被抹掉了,过几年又重新被记起来。复活,然后被寄予厚望。

刺猬公社整理了口碑网过去21年的“搬家史”,中间穿插了部分当时看来跟口碑关系不大,但对当下阿里到店局面影响重大的行业事件,一些微妙(以至于我时常怀疑是否是脑补过度)的信息,正藏在这条线性的时间轴里。

口碑在阿里体系内称得上漂泊二字,但始终没有被彻底放弃。事实上,它和阿里的缘分并非来自2006年那一笔1500万美元的注资,它的诞生本就携带着一部分阿里基因。

口碑网创始人李治国的另一个身份是阿里巴巴的第46号员工,2004年,李治国离开工作了五年的阿里巴巴,创立口碑网。在2015年的一次采访中,李治国称自己当时创业的启动资金是8万元积蓄。

两年后,阿里投资口碑网;四年后的2008年,阿里全资并购口碑网,32岁的李治国回归阿里。初入阿里体系的口碑网,和几年前被阿里全资收购的门户搜索网站雅虎中国合并,名字也是简单的组合拼贴——雅虎口碑网。

从现在的视角看,这场合并略显奇怪,但回到2008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尚未开启,门户网站仍处于巅峰期,阿里收购口碑网的初衷,显然是为了补强本地生活领域的商家资源和信息资讯。阿里对雅虎口碑网的功能定义,仍是提供资讯,包括可消费的内容资讯,和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资讯。

但合并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口碑网当时自身的日PV有2000万左右,和雅虎中国合并后,雅虎中国首页的入口只给口碑网带来了5%左右的流量增量。有意思的是,根据科技媒体晚点报道:“郭宁是一名阿里老员工,工号非常靠前,此前在雅虎中国,随着阿里投资后进入这家公司,负责 B2B 产品的搜索推荐技术。”如果信息属实,那么今天在台上发布高德扫街榜的CEO郭宁,也曾经历过短暂的雅虎口碑网时代。

另一个与之相关的行业背景是,团购这一业务形态在2008年尚未进入中国市场。2008年11月,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刚刚成立;两年后,团购的风潮才吹到中国,拉手网、美团、糯米、窝窝团等团购平台相继成立,国内的团购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本地生活服务的重心,从提供资讯,转向直接促成线上交易。

这一过程中,口碑网并未成为阿里押注团购赛道的首选。

2013年,阿里推出移动点餐平台淘点点,包括外卖和到店团购业务;对外投资方面,阿里在2011年领投美团的B轮融资,并在2015年底以5.6%的持股比例成为Groupon的第四大股东。

2015年,口碑的“复活”,是阿里本地生活战略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各拿出30亿,成立了新的口碑网,淘点点的商家侧资源和运营团队整体并入被复活的口碑,而口碑实际上最主要的流量入口是支付宝。

但此时的口碑,已和李治国时代或雅虎口碑时代的口碑网天差地别。从这一时刻起,口碑网才告别提供资讯和线索的主要功能,正式进入本地生活交易服务时代。

根植于支付宝,让“复活”之初的口碑在业务层面增添了很多B端色彩和生态职能。当时,对口碑的官方定位是“开放支付、会员、营销、信用、社交关系链等九大接口,引入更多的系统商、服务商共同为线下商家提供价值”,有报道称,团队的主要KPI是“线下门店数量”等B端指标。

回到2015年的语境,这样的选择也无可厚非,微信刚刚在当年春节冠名春晚,微信和支付宝的移动支付争夺战处于白热化阶段,口碑则是支付宝选中的工具之一,打的根本不是本地生活这场仗。这一时期,支付宝推出了很多口碑码,供消费者到店点餐使用,目的还是提升支付宝在商家侧的渗透,同时提高支付宝的交易笔数。

图源网络

一直到2018年,阿里正式收购饿了么,口碑又“流浪”到饿了么,在实质上成为其到店业务。

2021年7月,饿了么、飞猪、高德正式整合为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务板块,几乎在同一时期,支付宝首页九宫格里的饿了么和口碑的固定入口,由原来的不可调整更改为可由用户调整位置或删除。3个月后,原本固定在支付宝底TAB的口碑入口被迁移,宣告支付宝和口碑的密切合作告一段落。2023年5月,口碑“搬家”到高德地图,这也是口碑截至目前最后一次公开“搬家”。

口碑业务刚并入高德时,在高德购买团购套餐,显示的标签还是“口碑”,而当前标签已换为“高德团购”,高德体系内确实进行过“去口碑化”的命名尝试。

文本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但一直到今天,无论是高德、支付宝,还是口碑APP,所售卖的团购套餐都采用相同定价,覆盖商家范围也保持一致,证明其核心的商家资源和产品能力还是来自于同一套系统。

同一家店的团购套餐,上图为高德地图,下图为口碑APP

在到店业务中,阿里需要的基础建设不止评价体系,还有同样重要的商家资源。正如前文所述,高德扫街榜TOP 30的餐饮商家中,开通团购(含优惠券)的商家只有6家。评价体系吸引C端用户,足够多的C端用户吸引更多B端商家,这些基建完成后,烧钱才有意义。

未来,口碑(或者说团购)对于阿里生态的价值,很有可能会类似饿了么——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入口在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阿里生态全力托举之下,能抢到多少市场份额,产生多大的协同效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联邦法官阻止罢免美联储理事库克... △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资料图)当地时间10日,美国政府就联邦法官阻止美总统罢免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
飞象星球亮相2025服贸会 首... 【CNMO科技消息】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于北京隆重开幕...
懒人生活新主张:省时体验 “用更少时间,享更优生活”——当家庭整理收纳师上门规划空间、扫地机器人自主完成清洁、预制菜十分钟搞定...
乌克兰政府大楼7日遭袭,究竟是... 7日,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的一栋政府大楼遭空袭。作为乌克兰最重要的政府建筑之一,这栋大楼内设有包...
原创 2... “她经济”最猛独角兽,有大消息了。 作者 | 云帆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
华能水电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高...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华能水电(600025)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高陡...
固态电池的中场战事 全固态电池的产业飞轮刚刚启动,资本市场已提前躁动。上市公司频频宣布已建成或即将建成中试产线,并明确量...
确认了!她宣布离职! 9月8日,OPPO产品经理Monica在个人社交平台正式宣布从OPPO离职,其账号简介已更新为“前O...
“偷走”用户时间只会因小失大 封面评论 “偷走”用户时间只会因小失大 □蒋璟璟 近日,有网友发现,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新型“鬼秤”...
苹果发布4款芯片为新机赋能 i... 站长之家(ChinaZ.com)9月10日 消息:今日凌晨,苹果2025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如期举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