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周日宣布辞职,他的执政尚不满一年,去年10月和今年7月的众议院和参议院两次选举失败,导致1955年以来,自民党领导的政权首次在两院同时失去多数地位,这断送了石破茂的政治前程。
石破茂是安倍晋三2020年卸任以来第三位下台的领导人。如此频繁更换领导人,这是日本整个国家焦虑、迷茫的表现。
接替石破茂出任自民党总裁呼声最高的人是小泉进次郎和高市早苗。不过由于在参众两院都没有多数,新的自民党总裁不必然成为下届首相。
小泉进次郎是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儿子,他的执政思想被普遍认为与石破茂类似,他如果上台,石破茂的现行政策可能延续。高市早苗是出名的激进右翼政客,她是安倍晋三的得意门生,曾任总务大臣。
▲小泉进次郎资料图
在对华关系上,如果小泉上台,维持石破茂稳定对华关系路线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高市上台,中日关系再次恶化的风险则要高得多。
总的来看,日本政坛右倾化逐年严重。7月参议院选举自民党输得很惨,丢的席位基本都被极右翼拿走了,其中主张日本优先,反对移民的参政党,从上届只有1席,猛增到这一次的14席。而日本右翼的最大外部对抗目标就是中国。从选举情况看,在日本煽动反华情绪越来越有市场。另外,无论小泉进次郎还是高市早苗,都参拜过靖国神社,而且高市参拜过很多次。
石破茂属于自民党里对中国的温和派,他主张稳定对华关系,他上台后与中方就全面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和构建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达成重要共识。虽然在中日民间对两国关系改善的直接感受有限,但两国在政治上过去1年里为稳定双方关系共同做了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石破茂资料图
日本连年经济不好,GDP已经从世界第二降到世界第四,很快将被印度超越,降到世界第五,整个国家充满焦虑,失去方向感,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催生民粹主义的极右翼政治。
不过,日本对华关系有一些战略因素的影响,跟谁当首相关系不大。这些大因素最突出的是两个,一是中国崛起已经使中日实力差距越来越大,二是美国对华遏制政策对日本的对华态度形成牵制。
总的来看,日本是被美国纳入其遏制中国战略程度最深的亚太国家,这与韩国做对比,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日本是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因为挨过核轰炸并且战败,日本右翼的对外仇恨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着美国的,但他们不敢轻易释放对美仇恨,所以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把中国当成了主要矛头。在美国纵容、煽动和引导下,日本对华政策被打上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烙印,这点很难改变。
但是,由于中国越来越强大,而且如果日本再搞出军国主义,对中国实施极端挑衅,中国已经有能力对日本实施其根本承受不了的打击;而且中国还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它在经济上需要中国,这一切决定了日本的对华政策必须有克制的一面,争取符合日本利益的战略平衡,尽量实现中日战略互惠,这同样是日本的真实需求。
▲高市早苗资料图
所以说,在对日关系中,中国越强大,越有积极塑造日本对华态度的空间。
今天石破茂宣布辞职后,一位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在私下讨论中认为,日本在战略上有3个选项:1. 对抗中国(包括拉拢域内国家如菲律宾、印度等);2. 适当靠近中国,比如加强中日韩合作,同时适当远离美国,强调战略自主;3. 大致保持当前战略,对冲外部的各种变化。他认为,如果中国战略运筹得当,应该能够至少维持住日本的第三个选项,并且有可能争取到2,他认为1不是必然的。
老胡大体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中国GDP已经是日本的4倍多,大阅兵展现了中国超强军事实力,与中国对撞非常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那样的话,他们只能把自己变成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炮灰,我认为,东京不会那么蠢。
然而,中日关系非常复杂,日方在历史问题上的严重错误表现、尤其是围绕靖国神社的恶劣表现,给两国改善关系制造了巨大的民间情绪障碍。总的来看,在中日关系中,中国应当说已经是战略主导方,而我们把控中日关系的最大资源是实力。让我们把实力增长进一步加快做好,其他问题虽然复杂,但控制力掌握在我们中方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