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实现航天器柔性传感系统在轨验证
创始人
2025-09-06 22:21:30
0

9月5日19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将“基于柔性传感的卫星关键折展部件状态实时监测系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柔性电子传感技术在航天器关键部件状态监测中的在轨应用验证。

据悉,该系统由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黄维院士团队杨海涛教授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岳晓奎教授团队孙冲副研究员联合研发。

随着现代航天器对轻量化、可变形/折展结构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对其关键部件的状态进行实时、精确感知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柔性电子技术凭借其“轻、薄、柔、透”等优异特性,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有效的技术路径。

此次在轨验证的系统,是黄维院士领导的柔性电子科研团队面向航天极端环境下可靠感知的需求,经过长期潜心攻关取得的重大成果。团队在高性能柔性传感材料选择、信号稳定提取与传输、环境适应性设计优化等核心环节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确保系统在轨运行的精度与可靠性。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卫星关键折展结构的变形状态与姿态信息,为评估结构健康与任务执行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本次任务是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学科与航天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协同攻关的成功实践。柔性电子研究院研究生刘秋磊、黄昱玮等同学在项目研制过程中承担了重要实验工作。黄维院士表示:“柔性电子是科学技术前沿交叉领域,是典型的底层技术和根部技术。柔性电子技术在高端装备特别是航天领域的应用,对材料性能和系统可靠性要求极为严苛。此次成功在轨验证,是我们团队在该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入宇航级柔性电子技术应用‘无人区’的能力。”

目前,柔性实时监测系统已稳定运行并开始回传在轨数据,研究团队正进行持续监测与深入分析。获取的数据将用于验证系统性能、优化设计,并为未来更高价值航天器的智能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提供技术基础。该成果有力推动了柔性电子技术在航天工程中的实用化进程,为我国航天装备的智能化升级与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新的技术选项。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娜 通讯员 杨海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外籍媒体人自曝遭政治干预离台,... 海峡导报综合报道 岛内“大罢免”后政治局势引发关注,岛内公营的TaiwanPlus英国主管Ed Mo...
最新!俄罗斯发动大规模袭击 据俄新社9月7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当天通报称,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军工综合体设施发动了大规模攻击。俄罗...
机房搬迁时间 这是(18620101456)整理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信息技术领域的小编,我时...
Windows更新致SSD故障... 快科技9月7日消息,Windows 11 KB5063878更新引发的SSD故障问题终于有了结论,原...
“即便选出新的自民党总裁,也未... 据NHK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7日,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在首相官邸举行紧急记者会,宣布决定辞去...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智... 9月7日,重庆,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亮相智博会吸引参观者。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9月5日至8日在重...
石破茂决定辞职,日本或再次陷入...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首相、执政党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当地时间7日18时在首相官邸举行记者会,宣布决定辞去自...
全国首个“商圈IP+自研机器人... ▲活动现场机器人演出 伴随动感音乐,机器人灵活舞动、精准卡点,以一连串流畅的舞蹈动作引爆现场气氛。9...
印度计划建造核动力航母,采购美... 据路透社9月5日报道,印度可能会建造第三艘航母,是核动力航母。这是印度5日宣布的15年国防现代化计划...
云南宣威一煤矿开采致村民房屋开... 针对云南宣威市杨柳镇留田村委会格乌村村民反映房屋大面积开裂,疑因皂卫煤矿大力开采所致一事, 双河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