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 深圳报道】 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创新集群排行榜首,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
“澳门—珠海”创新集群连续第二次入围世界百强榜,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据悉,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自2017年创设,三项核心指标包括:通过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科研论文发表量,以及今年新增的风险资本(VC)交易量。
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集群的跃升表现,9月1日下午,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院长何冬妮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湾区创新实力突出,一方面得益于华为、大疆等头部科技企业引领,以及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专精特新企业,在创新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动力和活力,使得大湾区成为国内有效专利密度最高的地区。”
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深圳市2024年知识产权白皮书》显示,2024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63万件,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14件)的7.9倍。华为则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全球有效专利突破15万件。
“另一方面,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也有独特做法,如促进校企对接、鼓励中小企业先使用再付费等模式推动成果转化。”何冬妮表示,地方政策也在持续加码。
记者注意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于今年7月印发了《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有针对性地把“知识产权”作为重要聚焦点,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单个企业最高扶持50万元,直击长期困扰科技企业的“轻资产、融资难”的痛点。
深圳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年内再放大招。今年3月,《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正式发布,深圳在该行动方案中还给自己定下了KPI:到2026年底,力争在全市形成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经备案的股权投资及创业投资基金数量突破1万家(只)等。
毗邻香港也是深圳在发展风投创投方面的一大优势和特色。该行动方案提到,支持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在河套共同设立创投基金,充分发挥人民币投贷基金作用,支持河套打造面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创投基金集聚地。据悉,深港合作设立基金的探索2024年就已开始落地。
“香港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一些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领域有很强的能力,特别是在生命健康和计算机领域。”何冬妮提到,香港又是国际金融中心,有许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机构,熟悉国际风投创投领域的规则和做法,可以赋能大湾区发展。
在她看来,当前,广深等地举措显示大湾区正突破创新激励体制机制,推动企业产出高价值专利。与此同时,何冬妮提醒道,需理性看待“深圳—香港—广州”集群登顶。“站在企业角度,不投入研发,未来的发展就会受限,但也要看到该创新背后,反映出的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部分行业内卷打价格战,并不利于中小企业长期发展,但中小企业又恰好是市场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未来需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持续维护健康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