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柳白】
与造船厂隔海相望的大连梭鱼湾公园里,见证了世界翻天覆地变化的退休老人们,伴着爱国歌曲起舞。
一位老人擦拭着脸上的泪水:国家强大了,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这种自豪感在中国各地普遍存在。”在9月1日发表的一篇报道中,英国广播公司(BBC)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日益强大的造船实力。分析指出,中国造船的优势之一在于,许多支持商业造船的船厂也能为海军建造军舰,相比之下,美国可能由于缺乏迅速造船的能力,无法维持一场持久战,而中国能更快地把更多资产投向海洋。
报道还称,得益于惊人的造船能力,中国海军正在迅速发展,而这种发展的背后关于民族自豪感,是中国人对历史创伤的回应,中方誓言绝不会再受屈辱。
“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大举投资造船业,并取得巨大回报:今年全球逾六成的新船订单来自中国船厂。中国造船数量超过所有国家,因为造得比别人更快。”
2025年7月28日,山东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造修船工地一派繁忙。 IC Photo
文章写道,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大海。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全球十大最繁忙港口中的七个,海上贸易维系着国家繁荣。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海事专家尼克·柴尔兹说:“规模极其惊人……在很多方面让人瞠目。中国的造船能力大约是美国的200倍。”
他指出:“美国海军虽然依然有显著优势,但与中国的差距正在缩小。由于造船能力几十年来严重萎缩,美国正苦于如何应对。”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要扭转颓势,签署行政令以重振美国造船业,夺回海上优势,但柴尔兹泼了盆冷水:“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纽约时报》早前同样指出,特朗普对抗中国造船业的梦想面临艰巨挑战:美国船厂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尽管有望从日韩引入自动化造船技术,但多年来熟练工人短缺、人才流失等问题积重难返,历史上美国政府的扶持也多以失败告终。
已有美国政客和学者担心,中国造船业“简直势不可挡”,中国正在获得几乎无法摧毁的战略优势。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报告称,2019年至2023年间,中国大连、广州、江南和沪东中华这四大船厂共生产了39艘军舰,总排水量达55万吨。
相比之下,英国皇家海军目前总排水量约为39.9万吨。
虽然美军舰队总体吨位更大,尤其在大型航母方面占据优势。
但中国正在迎头赶上。
CSIS研究员亚历山大·帕尔默称,“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会放缓(造船速度)。舰艇数量不是衡量一支海军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但中国这种批量造舰的能力极其惊人,可能带来战略影响。”
文章认为,中国造船的优势之一在于,许多支持商业造船的船厂也能帮助海军建造军舰。
CSIS“中国实力项目”专家马修·傅奈奥尔说:“在任何旷日持久的冲突中,如果你有能迅速生产新舰船的船厂,这是巨大的战略优势。商船可以把粮食等物资运送到任何冲突地区。”
“如果缺乏这种能力,美国可能无法维持一场持久战。”
他说,这最终归结为一个直接的问题:“谁能更快、更容易地把更多资产投入海上?”
“目前的答案是:中国。”
BBC称,世界其他国家眼里的“中国崛起”,对中国而言更像是一场“复兴”。
“中国海军发展的背后是对历史创伤的回应,1840年至1949年间,中国遭受了470次外敌入侵酿成的“巨大苦难”,中方誓言绝不再受屈辱。”“许多中国人真心实意地将海军发展视为纠正历史不公的一种方式。海军崛起不仅关乎力量投射,也关乎重拾民族自豪感,确保那些外敌入侵的苦难记忆不再重演。”
不过在评价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的同时,BBC仍旧戴着有色眼镜,报道中不乏“野心”“威胁”的说辞。
在6月26日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福建舰海试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中国海军三航母时代即将到来。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服役日期将近?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说:“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我们始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推进航母建设,从初创时期的一穷二白,到滑跃起飞航母辽宁舰、山东舰服役,再到拥有具备电磁弹射能力的福建舰,人民海军航母建设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发展和改进武器装备,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越发展,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就越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