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奶奶收到纪念章激动成小女孩
【97岁奶奶收到纪念章激动成小女孩】2025年8月27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某社区活动中心内,97岁的抗战老同志拉木汉·吾木尔瓦颤抖着双手接过一枚鎏金纪念章,眼眶瞬间湿润。当工作人员为她佩戴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时,这位历经战火的老战士突然像孩子般笑出声来,紧紧攥着勋章呢喃:“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奶奶,我的高兴说都说不完!”这一幕被镜头记录后,迅速登上热搜,无数网友泪目:“这枚勋章,是对英雄最庄严的告白!”
拉木汉·吾木尔瓦的勋章故事,要从80年前说起。1943年,年仅17岁的她加入新疆抗日救国后方服务队,为前线战士缝制军装、运送物资,甚至冒着轰炸为伤员包扎伤口。“那时候不知道害怕,只想着多救一个人。”老人回忆,一次敌机空袭炸毁了仓库,她和同伴们冲进火场抢出最后一批药品,头发被烧焦也浑然不觉。
抗战胜利后,她扎根新疆教育系统,培养了上千名学生。但那段烽火岁月始终深深刻在记忆里:“我常给学生讲,今天的和平是无数人用命换来的。”2025年,当社区工作人员通知她将获颁纪念章时,老人反复确认:“真的还有我的名字吗?”直到勋章递到手中,她才确信:“祖国记得,人民记得!”
拉木汉的故事,是千万抗战老兵的缩影。2025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范围内启动“致敬英雄”行动,为健在的抗战老兵颁发定制纪念章。这枚镌刻着“1945-2025”字样的勋章,不仅承载着历史重量,更成为连接两代人的情感纽带。
在新疆,像拉木汉这样的老兵仅存37位。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表示:“每一枚勋章都经过严格审核,确保不漏一人、不错一人。”而在北京,95岁的八路军老战士李国华收到勋章后,特意穿上珍藏多年的军装,向家人敬了一个标准军礼:“这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社交媒体上,#97岁奶奶收到纪念章秒变小孩#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网友“山河故人”留言:“看到奶奶的笑,突然明白‘英雄’从来不是抽象的符号,他们是有血有肉的爷爷奶奶,是曾经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更有年轻人发起“寻找身边的抗战老兵”活动,短短三天就收集到200余份老兵口述史。
拉木汉的感动,折射出国家对英雄的尊崇正在转化为具体行动。2025年8月以来,全国多地举行抗战纪念活动:
北京:天安门广场摆放“铭记历史”主题花坛,长安街沿线悬挂抗战主题灯笼;
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增“抗战家书”展区,一封封泛黄信件让参观者泪洒现场;
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通过DNA技术已确认127位无名烈士身份。
更令人动容的是,民间力量也在自发行动。河南小伙张明用AI技术制作短视频《先辈穿越看盛世》,让抗战英雄“走进”现代都市,视频播放量超2亿次;上海中学生集体创作歌曲《永不褪色的旗》,在校园里广泛传唱。正如民革中央副主席陈星莺在纪念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让和平的火种代代相传。”
尽管年事已高,拉木汉依然关注着国家发展。当被问及“最想对年轻人说什么”时,她突然严肃起来:“现在生活好了,但不能忘了本。我常跟孙子说,要爱国,要团结,要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老人所在的社区,如今是新疆民族团结示范点,汉、维、哈等民族居民亲如一家。
这种精神传承,正在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拉木汉的影响下,她的重孙女阿依古丽报考了师范院校:“太奶奶说,教师是点亮人心的工作,我要像她一样,把爱国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曾参与纪念章设计的90后设计师小林说:“给英雄设计勋章,是我这辈子最光荣的事。每一道纹路,都是对历史的敬畏。”
中国的纪念行动,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俄罗斯《独立报》刊文《从纪念章看中国软实力》,称“中国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世界:英雄值得被永远铭记”;法国《世界报》评论:“当某些国家试图篡改二战历史时,中国的行动是对正义最有力的捍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在贺信中写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类和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对英雄的尊崇,为全球树立了榜样。”而拉木汉·吾木尔瓦老人,或许道出了最朴素的真理:“勋章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所有为和平流过血、拼过命的人。”
如今,拉木汉的纪念章被郑重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她年轻时的照片和珍藏多年的《新华字典》。每当有客人来访,老人总会指着勋章说:“看,这是祖国给我的礼物。”而她的家人知道,这枚勋章,早已超越了金属的价值——它是历史的见证,是精神的火炬,更是一个民族对英雄最深情的告白。
“愿山河无恙,愿英雄不老。”网友的留言,道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声。在这个80周年的特殊时刻,让我们记住拉木汉们的笑容,更记住他们用生命诠释的真理:英雄从未远去,他们只是化作了星辰,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以上就是【97岁奶奶收到纪念章激动成小女孩】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