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经开区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三中心”。
小视科技灵犀视觉工业大模型正式发布。
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广泛应用于矿山、社区等应用场景。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华三AR数字车间。
马鞍山小视科技人工智能谷项目。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
当长三角的创新浪潮奔涌向前,马鞍山市雨山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雨山经开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昂扬姿态站上未来产业的风口。
采石河畔,青翠超山。
雨山经开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接连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亩均效益领跑省级开发区等荣誉称号,在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进入全省前30强,蝉联“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十强园区”。
2024年10月,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名单。
2025年5月14日,雨山区与国内头部商业卫星科技企业国星宇航合作发射马鞍山市首颗算力卫星。
发展如棋局。看清每一处落子的深意,方能运筹帷幄、进退裕如。
未来产业,就是激活园区发展棋局的绝妙一招。
雨山经开区以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为锚点,书写着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生动答卷。
一座城区的奋进势头,也在这一连串变化中悄然换挡。
谋局:布好产业“整盘棋”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产业的崛起,始于精准的战略抉择。
雨山区深谙“因地制宜”之道,在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将人工智能纳入六大未来产业的整体布局下,成立工作专班深耕细研,最终锁定视觉大模型这一潜力赛道。
这是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全球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产业正处高速增长期,技术触角已延伸至千行百业,与每个人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这是对自身禀赋的清醒认知:雨山区作为马鞍山市主城区,毗邻南京,同属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
与强者共舞,首先自己必须成为强者中的一员。
看企业链条,经过多年发展,雨山区形成以智能装备制造和功能性材料两大产业为主导的制造业集群,集聚了泉峰汽车、新康达磁业等107家上下游企业。
看科创资源,全市6所高校,其中5所坐落在此,汇聚宝武马钢、中钢矿院、中钢天源等央企总部。
看要素支撑,用能用电保障充足,2022年7月安徽宝信智能装备及大数据产业园列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方案》重大项目清单,2024年获评省级大数据产业园。
看转型需求,伴随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智改数转”和科技创新意愿不断增强,催生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工业设计、产品质检、智慧管理等方面运用人工智能视觉技术的旺盛需求。
这是一盘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棋,谁能争得先手,就有望在发展中率先跑出加速度。
先手:打好要素“组合拳”
区域间竞争,短期看区位,中期看资源,长期看环境。
“标准降了就不是问题,标准抬高就能看到问题”。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要追求这样一种高效率”。
在雨山经开区,长三角发达地区的先进思维,已在广大干部的脑海中扎下了根,成为日常工作的参照系。
产业的行稳致远,离不开全周期的悉心保障。作为全区经济主战场,雨山经开区以“七未”项目攻坚理念为指引,打出要素保障“组合拳”,为雨山经开区未来产业铺就康庄大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雨山经开区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以敢破敢立的锐气谋篇,在破局、布局、拓局中加速培育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产业。
牌子扛回来,怎么建是关键。雨山经开区党工委聚焦要素保障,坚持在“链”字做文章,正在逐步构建未来产业生态圈。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2+N”母子基金体系火力全开。以10亿元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母基金和20亿元新兴产业母基金为牵引,联合省人工智能主题投资基金等设立8只子基金,为优质项目注入金融活水。
人才上,“订单式”培养精准发力。依托诗城英才“千里马”计划,每月开展科技人才对接会;与安徽工业大学等院校合作设立3个定向培养“订单班”,首批90名本土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崭露头角,为产业发展储备智力动能。
跟随无人机的视角,可以清楚看到雨山经开区未来产业发展的布局。
“一轴两翼”布局徐徐展开。以采石河为轴,北部618亩起步区日趋完善,南部引领区规划筹建,聚焦模型训练与推理等领域,为产业发展预留广阔空间。
妙手:走好引资“精妙招”
中心城市对于圈群中的兄弟城市,不仅有溢出效应,也必然存在虹吸效应。
“大树底下好乘凉”还是“大树底下不长草”,关键在于相互间如何配合协作。
融入长三角,产业对接是“当头炮”。
小视科技的落户,成为雨山经开区产业招商的点睛之笔。
这家来自南京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领域领军企业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人工智能领域10年余年,主导制定超50项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多次在全球计算机视觉竞赛中折桂。
当得知企业有股权融资与上市计划时,雨山区开启“往返跑”模式,量身定制招引方案,以清单化管理闭环落实企业诉求。
在省、市的全力支持下,3亿元佳康视耀专项基金迅速设立——雨山区出资24%,争取省母基金出资25%,撬动社会资本出资51%,仅用两个半月便完成股权融资,为企业港股上市筑牢根基。
这份诚意换来了坚定回应:小视科技将总部和上市主体落户雨山经开区。
2025年1月,企业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正全力冲刺2025年底挂牌目标。
一个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格局加速成型。
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缩影。
从企业看,2025年上半年,雨山经开区成功招引国星宇航、星凡星启、开普云等重点企业3家,企业总数达31家,2024年产值达20.3亿元。
从项目看,截至目前,人工智能未来产业成功组建3只专项基金,建成星河空地云算一体化人工智能平台、立心通智智算中心、图灵·鹏银智算中心、鹏银数据全国结算中心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
从活动看,圆满举办省创新创业创造大赛、“智汇江淮赋能未来”AI百人会、市“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专场对接会等活动近10场。
落子:抓住场景“牛鼻子”
在整个城市层面,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经济为什么能迅速崛起?除了区域战略红利的叠加释放外,更重要的是找准了发展的穴位。
雨山经开区围绕视觉大模型产业,抓住场景应用这个“牛鼻子”,汇聚近30家生态圈伙伴企业,编织起繁荣的产业网络。
首先是行业龙头带动。成功招引安徽宝信、小视科技等行业内领先企业入驻。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持续推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形成叠加和倍增的“乘数效应”。
其次是细化场景清单。根据《马鞍山市场景创新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场景机会、场景能力、场景案例等“三张清单”,重点推动视觉大模型在冶金行业等5大领域深度运用,支持重点企业参与场景能力的发布和应用推广。
融合创新多元应用。积极推进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制定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清单,优先满足本地落户及应用模型数据需求,并支持数据交易机构开展数据流通、交易。
未来产业发展,要像栽培一棵树,从培土到灌溉,一步一个脚印,直到呵护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市场主体多了,未来就是一片森林;创业者多了,未来就是一众企业家。
站在新的起点,雨山经开区将紧盯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目标,培优创新生态,做强产业集群,争创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人工智能视觉大模型产业新高地,为马鞍山市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