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人的日常,藏不住对读书的热爱——社区里的“网红书房”天天满座,乡村小院的树荫下是“攀比”读书的人……“龙都”人把“爱读书”过成了日常,是因为在这里随便逛一圈就能偶遇不一样的读书空间。
有人在玻璃栈道书房里喝咖啡读诗,氛围感直接拉满;有人在村里围着志愿者,把经典名著聊出新花样,更绝的是濮阳县子岸镇那个小村子,187户人家10多年走出135个大学生,妥妥的“学霸窝”!
在这里,书香早就从图书馆飘进了街头巷尾、田间地头。
东店当村:书香浸润出的“学霸村”传奇
濮阳县子岸镇东店当村的村口文化墙上,“优秀大学生”展示栏格外醒目:陈书龙(清华大学研究生)、陈书梦(清华大学博士)、陈传榜(河南风湿病医院副院长)……187户人家800余口人,10多年间走出135个大学生,这个村的“学霸传奇”,藏着乡村阅读的深层密码。
“村里人不比房、不比车,就比谁家孩子读书好。”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同管的话道出了乡风内核。追溯这份崇文重教的传统,离不开几十年前的关键抉择:1956年,老支书张合聚力排众议,坚持在村里建学校。东店当一中的落成,让村民与学校为邻,更埋下“读书改变命运”的种子。20世纪90年代,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陈石仁动员村民建小学,使村子成为同时拥有中小学的“教育强村”。
这种重视读书的传统,在代代相传中愈发深厚。清华大学博士陈书梦2017年捐出自家院子改建图书馆,放学后的阅览室里,总能看到孩子们伏案读书的身影;清华大学研究生陈书龙回乡分享学习心得,用“外面的世界”激励村里的弟弟妹妹们。村里特意将两人所在的巷子命名为“清华巷”,让榜样的力量时时感召后人。
今年以623分的优异成绩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的陈好说:“打小在村里,就总听大人们说‘读书能让人站得更高’。我也很想出去看看。到了大学,我也会好好读书,不辜负村里的这份期望。”
7月22日,濮阳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志愿者服务队走进东店当村,志愿者张馨、刘小强带来的《南征北战》红色读书会,让孩子们在历史故事中感悟初心。这样的阅读活动在这里已成常态:农家书屋藏书不断更新,文明实践站定期举办经典诵读,返乡大学生分享会场场爆满。正是这种“家家飘书香,户户重教育”的氛围,让村子持续焕发文化活力。
如今的东店当村,书屋与农田相映,书声与蝉鸣和鸣。村民们说:“地里种庄稼,家里种希望,读书就是最好的播种。”这份对阅读的坚守,不仅让村庄收获了“学霸村”的美誉,更培育出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
澶州书房:城市里的“精神驿站”
在濮阳县,想看书根本不用跑远。火出圈的“澶州书房”就像一颗颗文化明珠,撒在社区、乡镇的各个角落。
“听名字以为是传统书店,进去才发现,设计得太潮了!”返乡大学生李丹说,“这个暑假,我经常来读书。”
未来路分馆的260平方米的空间内,以“龙”文化为主题的阁楼式“玻璃栈道”绝对是必打卡项,走在上面像踩在书海里,阳光透过玻璃洒下来,书架上2.1万册书都闪着光。
“平日里,周边3所学校的学生放学就往这冲,6个小区的居民遛弯就能进来翻两页。”澶州书房工作人员王亚萍说。书房里不光能看书,还能参加手工课、听澶州讲坛、穿汉服拍照、免费喝咖啡。
目前,书房的19家分馆加起来藏书9.5万册,已接待21万多人次,借阅量超15万册。不管是城区还是乡镇,出门15分钟准能找到一家,难怪濮阳人说:“想看书?下楼拐个弯就行!”
在这里,图书通借通还系统让读者借阅无忧,自助借还机、饮料售卖机等设施提供便利服务,龙鳞书、龙虎杯等文创产品传递着“龙乡”文化韵味。更令人心动的是免费服务:自磨咖啡的醇香与书页翻动声交织,无线网络保障随时查阅资料。
暑期里,少儿绘本故事课、创意美术工作坊、澶州讲坛等活动轮番上演,诗会、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品牌活动更让书房成为文化交流的热门场所。
这些散落在城乡的“文化细胞”,不仅解决了群众“读书远、读书难”的问题,更成为传播文明、涵养风尚的重要阵地。正如常来未来路分馆的退休教师肖建国所说:“家门口的书房就像精神粮仓,随时都能来‘充电’。”
全域联动:暑期阅读季点燃城乡书香
今年暑假,濮阳县的阅读活动如夏日繁花般绽放。
在清河头乡鲁五星村,志愿者李玉艳用“龟兔赛跑”的故事解读《论语》;在户部寨镇六合社区,返乡大学生与村民围坐分享读书心得……
这场由濮阳县委宣传部联合县全民阅读促进会主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让200余场阅读活动走进乡村。
活动的成功离不开精心组织——12名阅读爱好者、教师组成6支服务队,分包各乡村开展“面对面”分享;农家书屋、村委会议室、文明实践站化身活动主场,让阅读扎根基层;笔袋、直尺等学生用品上的“绿色上网”提示,将阅读引导与成长教育巧妙结合。志愿者贾红亚在文留镇银岗村带领孩子们诵读诗词时,看到孩子们主动查阅注释、热烈讨论意境,不禁感慨:“把典籍讲成故事,阅读就活起来了。”
与此同时,濮阳县暑期全民阅读工作多点开花:读书分享会走进图书馆、新华书店,参与者从孩童到老者都有;学校开展的分级阅读活动,让每名学生暑期至少精读3—4本课标读物。数据显示,暑期以来,全县图书馆、农家书屋借阅量同比增长50%以上,“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濮阳市图书馆,暑期阅读同样精彩纷呈。“诗润龙都·典耀华章”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中,幼儿组稚嫩的童声与青少年组激昂的语调交相辉映;“童趣岛”活动里,孩子们用画笔描绘阅读中的奇思妙想;VR数字图书馆让读者“穿越”到书中世界,体验沉浸式阅读的乐趣。为方便读者,图书馆延时开放至夜间,灯火通明的阅览室里,读者或伏案研读,或轻声交流,成为夏夜最温暖的风景。
从城市书房到乡村院落,从线下活动到线上推广,濮阳的全民阅读工作正以多元形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当书香浸润每个角落,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便愈发深厚,前行的脚步也更加坚定有力。
在濮阳,手不释卷的场景随处可见:晨光里的书房、树荫下的农家院、灯光中的阅览室,都在诉说着对知识的热爱。这股涌动的书香,不仅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更为濮阳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让龙都大地在文明的滋养中绽放新的光彩。(河南日报记者 逯彦萃 马鹏宇 河南日报通讯员 程正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