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证指数在8月站上3700点,市场的热度正被一组组数据证实。
据公开信息,7月份,证券类App月活人数合计达1.67亿,A股新开账户数超196万户。
热浪之下,资金与人气的确在回流,但记者在一线走访发现,这股热潮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
老客户重置密码,第一件事先谈佣金
“现在每天处理的佣金调整申请,是过去的好几倍。”东方证券郑州某营业部的投资顾问李伟(化名)告诉记者,“过去默认费率可能是万分之三,也有万分之五的,现在客户主动来谈,基本都能降到万分之0.9左右。信息太透明了,真正的同业竞争已经完全转移到了线上。”
与线上业务的激增相比,营业部现场则显得相对“冷静”。“市场情绪确实起来了,但要说营业部排长队,那和以前的牛市比还是有差距的。”中信证券的投资顾问陈峰(化名)表示,“我们现在业务量很大,但主要是线上的咨询和办理,公司也并没有要求我们加班来应对现场客流。”
市场的赚钱效应也“唤醒”了大量休眠账户。李伟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昨天就有一位客户,说他的账户是2017年开的,后来市场走弱就没再动过,现在连交易密码都忘了。看到行情好了,想回来‘蹭一波红利’,所以联系我们重置密码,而他第一件事就是问能不能把佣金调到现在的市场水平。”
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新开账户的质量上。“最明显的一点是‘有效户’变多了,”李伟补充道,“以前不少线上开的户是没有资金的‘空户’,现在绝大部分账户开通后就有资金转入,投资意愿非常明确,这种主动性是市场自身带来的。”
客户想加杠杆,券商忙着风险“提醒”
市场的赚钱效应,正撬动着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A股两融余额已突破2.1万亿元,创下逾十年新高。
两融,即融资融券,是一种杠杆交易工具。对于融资来说,陈峰向记者做了一个通俗的解释:“比如投资者自有100万元本金,通过‘融资’,可以向券商再借入资金,假设借入100万,他就可以用200万元的资金进行投资。如果股票上涨10%,在不计利息的情况下,盈利就是20万元,相对于100万本金,收益率被放大到20%。”
“这在证券市场是常用的杠杆工具,”陈锋解释,“在行情好的时候,大量投资者都会通过这么做达到收益最大化。”
然而,收益与风险如影随形。“反之,如果股票下跌10%,亏损也将是20万元,本金损失就达到了20%。当亏损触及券商设定的平仓线时,若不及时补充保证金,券商将强制卖出股票,可能导致投资者本金遭受重大损失。”陈峰严肃地补充道。
正因如此,对于这项可以放大收益的工具,一线投资顾问的态度却异常谨慎。
“我们一般不主动向客户推荐两融。”李伟直言,“杠杆交易的风险很高,我们的首要责任是风险提示。”
陈峰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市场越是快速上涨,风险越容易被忽视。对于投资者来说,满仓加杠杆的风险敞口非常大。我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帮助客户看清风险,而不是鼓励他们放大风险。”
在他们看来,在市场的热潮中,帮助客户学会控制风险,远比单纯地促成一笔交易更重要。(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阳 实习生 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