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前偷够100万”,流动儿童的问题谁来解?
创始人
2025-08-20 08:46:51
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左玮】

“我暑假自己坐班车来这里的,平常在老家是爷爷奶奶照顾我。”“妈妈说这边上完义务教育就回去。”“要是在这里惹事就送我回老家。”……

暑假里,几名孩子用稚嫩的声音拼凑出“候鸟少年”的生存图谱——他们的父母在大城市打工,一般聚集于餐饮、销售、建筑等产业,而这些被父母带在身边或暑假从老家来与父母团聚的“城市流动儿童”,需要时常随监护人迁移,因此有了一个令人心疼的总称——“城市小候鸟”。

01.迁移的代价

2021年,某地一小学8岁女孩的怪异举动引起了老师和本地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高度关注,警方介入后,一起猥亵幼女案得以案发,也撕开了本地流动儿童安全防护网的裂口。

“孩子才8岁,和几个女同学们玩耍时,忽然灵机一动提出教同学们玩个游戏。”女孩将同学们带到了学校某僻静处,随后主动脱掉了自己的裤子和内裤......“孩子就读的学校,是当地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学校。附近有两个很大的公园,一些家长要打工到很晚,孩子自行上下学,放学后孩子就在公园里‘放养’,安全漏洞触目惊心。”

在流动儿童家庭,“谁来看护孩子”始终是最揪心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23年共同编写的《2020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指出:中国流动儿童规模约为7109万人,占全国0-17岁儿童的23.8%。其中21.7%与父母和祖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一起居住(包括异地就读寄宿学校或打工的儿童)。13.1%与父母中的一方居住,3.5%与祖父母一起居住。

2022年后,国家统计局没有再发布相关数据。但参考《2020-2024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普查公报》,多家机构推测我国流动人口子女规模已突破1亿人,这俨然是一座漂浮在城市化浪潮中的“隐形孤岛”。

这群迁徙的“小候鸟”,在流动的缝隙中承受着远超其他未成年人的暴力伤害、性侵害、校园欺凌等多重威胁。频繁变换的环境让孩子无所适从,跟不上各城市不同教材与进度的孩子极易自卑或自暴自弃,也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目标。

除了肉体上的侵害,网络的便利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隐蔽的方式——隔空猥亵。在某检察院办理的案件中,一名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游戏交友,引诱多名女童拍摄裸照。“我们发现,犯罪分子扮演了‘知心姐姐’的角色,通过为‘小候鸟’提供家庭监护缺失带来的情感支撑、成长困惑和心理认同。一步步诱导女童们放下戒备,遭受侵害。”

例如,开始步入生长发育期的女孩小佳对于身体的变化既好奇又恐惧,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她只能网上求索,被长期扮演“知心姐姐”的犯罪分子趁虚而入。当家庭监护长期缺位,情感的荒漠极易被伪装的善意浇灌。犯罪分子以“关注身体发育情况”为名,以“彼此坦诚交换裸照”为手段实施侵害,即使受害女孩发现对方的真面目,往往也因害怕“被家人批评打骂”和“没收手机”不敢声张。

更令人揪心的是“小候鸟”自我认同感稀缺带来的心理问题和身份的脆弱。“许多孩子在留守、流动、甚至‘回流’状态间反复切换。”在J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中,被害人小星从婴儿时期便开始辗转多地,她的监护人一再变更,而在父母离异、父亲入狱后,她更从“小候鸟”沦为了“事实孤儿”(监护人健在但事实无人抚养管教儿童)。

图源:北京三知

“对于候鸟女孩,我们现在比较头大的是她们被强迫或诱骗去从事卖淫或有偿陪侍。”一名公安领导告诉我,“假期里家长没法有效监管,网络信息发达,有些孩子可能被坏人带着去挣所谓的快钱。家长发现后报警,我们把违规酒吧或者团伙处理了,把她送回家,家长管不好或者直接摆烂,过段时间孩子又跑了。”

02.迷失的轨迹

如果说“候鸟女孩”极易遭受来自性方面的围猎和侵害,那么“候鸟男孩”则更容易从城市边缘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有些父母直接联系不上,有些流窜偷窃的时候不管,我去抓人时又鬼哭狼嚎拉着我警服,不准我带他们儿子走。”杨警官无奈地告诉我。去年,他以雷霆速度侦破了涉案金额几十万的盗窃案,却始终开心不起来。“犯罪团伙共5人,其中4个未成年人,每个都辍学了,最大的一个被抓时刚满18岁。缺乏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管护,在城市间“流浪”的几人一拍即合,跨市流窜作案六七起。”未成年人跨区域作案多以盗窃和抢劫为主,具有团伙聚集、流动作案、屡犯不止等特征。“那么大的涉案金额和损失,也只有18岁那个判了两年,其余的批评一顿都送回家了。”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适用门槛极高,行政处罚法(修正前)通常只责令监护人管教,对低龄盗窃惩戒力度有限,加上地理距离增大侦查难度,助长了少年们“打一枪换一地”的侥幸心理。

“你知道极个别未成年人流窜犯罪团伙还形成了‘企业文化’吗?”今年,一名高级警司的“爆料”令我目瞪口呆——部分未成年人犯罪团伙会在暑期“研读兵法”“打磨技艺”再“招兵买马”,甚至还演变出“金盆洗手宴”和“传承文化”。

“他们通常推举一个接近16岁的青少年成为‘老大’,带着一群10至14岁的小弟流窜盗窃。有个团伙还有‘派出所就是我的家,16岁前偷够100万’的口号。”盗窃门店和盗窃车内财物是这类犯罪团伙作案率最高的事件,与以往成年人夹杂未成年人的团伙结构不同的是,近年犯罪团伙的低龄化趋势明显,成员多数为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

对于他们来说,16岁成为了一个分水岭——16岁之前,警方哪怕抓到嫌疑人也定不了罪,抓了又放、放了又抓。“网络时代信息扩散快、线下见面容易,有些团伙甚至形成了‘老大16周岁时搞金盆洗手宴,将老大位置交给14、15岁的新老大’的畸形文化。”

这些误入歧途的“候鸟”大多来自农村留守儿童或离异家庭。回溯他们的成长轨迹,尤其在寒暑假,常常是自个“野蛮生长”。“有不少是在老家好吃懒做偷鸡摸狗,祖辈无法管教便送到父母打工的城市,而父母抱怨大城市‘诱惑更多更不好管’,对于他们的‘流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眼不见心不烦’‘别在爸妈在的城市搞事’。”当家庭破碎、教育缺失、社会疏离,“城市候鸟”极易被犯罪的暗流裹挟。

03.小候鸟的天空谁来守护?

多名一线工作者指出,涉案流动儿童家庭通常存在“三重脱节”问题:

一是陪伴脱节。父母为生计早出晚归,有效陪伴时间短。

二是教育脱节。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听话,就把你送回老家”成了常用“教育”语。

三是社会脱节,频繁搬迁让孩子缺乏自我认同和归属感。

他们像真正的候鸟般迁徙,却常在城市的上空独自迎接风暴或在霓虹灯里迷失了方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守护“小候鸟们”的天空?

“流动儿童困境自下而上反馈后,近两年国家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介入。”一名未检检察官告诉我。

2024年8月,最高检联合民政部等部门印发《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标志着保护行动进入系统性攻坚阶段。最高检未检厅副厅长李峰强调,这是落实党中央儿童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其目标直指政策精准化、服务均等化、信息台账化与基层稳固化。

2025年3月,最高法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完善流动儿童司法保护机制,探索建立监护能力评估及强制亲职教育制度。

2025年5月30日,最高检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指出,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家长不想管、不会管、因外出务工等原因“管不了”问题,检察机关协同教育行政部门等加强对流动人口家庭、单亲家庭、问题家庭涉案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监护工作。

“针对‘生而不养,养而无教’的父母,我们市作为试点,已经在构建‘从打击犯罪到公益诉讼,从支持起诉到多元救助’的全链条防护网。”C市候鸟少年小明的故事是其中一个典型。小明确诊罕见病后,父亲失联逃避责任。在母亲没有主动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当地有关部门不仅支持母亲追索抚养费并对父亲财产强制执行,“清官断完家务事”破局监护困境后,多元救助和帮扶也没有终止。在小明因户籍障碍无法享受本地特殊教育福利时,“司法救助金”为其支付了学费康复费。随后,孩子被纳入残疾补贴范围,母亲也获得了就业帮扶。

除了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家长落实监护责任,政府支持网络也是阻断未成年人走入歧途的关键一环。

“我们想把小候鸟们的心意,送给最可爱的人。”暑假里,成都一名儿童社会工作督导员联系上我。当地民政部门针对暑期“小候鸟”们监管薄弱、安全事故易发问题,将孩子们安置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习非遗手工、接受安全教育。其中,开放大学和西华街道对接的“小候鸟”们制作了手工花束,渴望送给“最可爱的人”。

7月27日“抗美援朝胜利日”和8月1日“建军节”前夕,在老战士家中,“一老多少”相伴数小时,老兵因孩子们事先学习抗美援朝故事、表演以陈祥榕烈士事迹改编的节目而数次落泪。具象化的“英雄”形象和老兵深情讲述的故事,也在“小候鸟”心中悄然生根。

小候鸟们用扭扭棒为志愿军老战士制作的花束

2024年底,全国共有儿童督导员4.2万人,儿童主任58.3万人。全国各类民政服务机构集中养育孤儿3.7万人,并努力补齐“事实孤儿”与“小候鸟”短板。浙江台州黄岩区“小候鸟”爱心托班已运行十余年,少儿舞蹈、编钟、绘画等课程由志愿者无偿授课,惠及千余名儿童;深圳“反向探亲”活动让建设者子女亲临前海博物馆工地,在父辈汗水浇筑的“湾区奇迹”中感悟奋斗;湖南新田县村委会整合驻村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及村民力量,为村内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与安全教育,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其中,四川广安前锋与东莞大朗警方建立“警灯护航,跨省团圆”尤为动人:7月初的某个清晨,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广场上,6辆大巴整齐排列。王警官温柔地从年迈的老人怀中接过6岁的真真,仍在犯困的真真依偎在警察叔叔怀里,还不知道他即将启程奔向千里之外的东莞与父母团聚。而大一点的孩子们已乖巧又兴奋地坐在车厢里等候发车,年岁不一但同样稚嫩的脸庞上都写满了期待。

这是广安前锋与东莞大朗两地警方建立的“乡情警务”机制,为留守儿童和外地务工父母提供团圆与安全保障。抱着小真真的王警官,将全程陪同孩子们并在大朗管护他们,直到孩子们9月开学。

2024年,自流浪儿童关爱保护攻坚行动开启后,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防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方面成效明显。例如,2024年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下降,止住了自2020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同时,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提起公诉分别同比上升27.8%和46%,备受关注的低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同比下降7.4%。

结语

当小真真在东莞的夏夜终于喊出“妈妈”,当陪伴志愿军老兵的李李对社区儿童督导员撒娇“你最喜欢我了”,当被以“勤工俭学”名义诱骗到省会强迫陪酒的女孩们被解救出来,当“撬车门盗窃团”的少年们在铁窗内背诵法律条文......“小候鸟”的生存图景呈现出令人心颤的明暗交织。

漂泊的童年,本不该被无人管护的阴影笼罩,更不该在歧途的路上仓促“成人”。

全国流动儿童7109万人,留守儿童6693万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两类儿童合计1.38亿人,占中国儿童总人口的46.4%。

7月30日,民政部公布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共支出儿童福利资金120.4亿元,其中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资金29.3亿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64.0亿元,其他儿童福利资金27.1亿元。这些孩子是我们城市的“共生者”。父母用双手托举起繁华都市的烟火气——送外卖、砌高楼、洗无数碗碟、运送包裹。他们的孩子,也应该获得一片安稳栖息的天地。

全国人大代表张春梅表示:“流动儿童问题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服务滞后的缩影。”她呼吁政策创新与社会共治的组合拳:完善社保医保网络、增加教育投入、消除社会歧视、鼓励企业社会支持——唯有破解户籍与公共服务的根本矛盾,才能为“小候鸟”托底。

法治守护兜底,政策创新铺路,资源整合聚力,全社会参与搭桥——四维发力,缺一不可。当“小候鸟”们能被看见、被接纳、被赋能,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才有更多更好可持续的未来。守护他们,事关希望与发展的答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九三阅兵全球瞩目!国之重器首秀... 【九三阅兵全球瞩目!国之重器首秀彰显和平底气】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
阅兵训练对实战有何意义?阅兵办... 据凤凰卫视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20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解放军中部战...
还原郑州“续面”风波:一波三折... 8月19日15时,澎湃新闻从郑州市中原区三官庙街道办获悉,该街道办已设立专门办公室处理“续面”事件,...
女子落水获救后寻恩人,网友帮忙... 极目新闻记者 刘毅近日,安徽宿州刘女士到当地一个湖边游玩时失足落水,幸好被一名小伙救上岸,等她缓过神...
海尔智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空...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海尔智家(600690)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空调...
中国高校科研团队:热电橡胶与离... 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中国高校再次展现了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北京大学与天津大学近期公布的科研成果,不仅...
阅兵所有受阅武器都是国产现役主... 新华社快讯:这次阅兵所有的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
昨夜今晨:字节跳动否认研发AI...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驱动中国昨夜今晨 字节跳动澄清AI手机研发传闻 针对市场关于字节跳动...
阅兵阵容公布!70分钟时间哪些... 【大河财立方消息】8月2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
震惊!浙江最年轻县级市48万人...   浙江最年轻县级市48万人干出444亿  【浙江最年轻县级市48万人干出444亿】8月20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