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无人机正深度融入生活与治理的多个场景。新鲜大黄鱼 15 分钟从海面送抵码头,超远距外卖轻松下单,海上无需靠岸就能接收配送 —— 这些曾是想象的场景,如今借助无人机成为现实。从杭州的外卖配送,到舟山的海事服务,无人机在 “浙” 里忙得不停歇,勾勒出低空经济的鲜活图景。
一、外卖 “飞” 起来:城市低空配送的浙江样本
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海创园内,李女士通过外卖平台点单后 10 分钟,无人机便将冰饮送到机巢。这种配送方式解决了传统外卖 “超距加价” 的痛点,4 条航线日均运送近 40 单。这背后是 10 平方公里低空经济试验区的支撑,迅蚁与饿了么合作探索,浙江移动则提供技术保障。
5G-A 网络确保飞行数据实时传输,基站雷达技术高精度采集飞行器位置、速度等信息,构建起 7×24 小时安防管控体系。电子围栏防越界,轨迹跟踪抓异常,黑飞告警能快速处置,让无人机在城市上空安全穿梭。这种 “技术 + 管理” 模式,让杭州的低空配送从尝试走向常态。
二、海事 “好帮手”:海岛物流与监管的效率革命
舟山群岛的马峙锚地,无人机 7 分钟就把船员证书、咖啡等物资从岸端送到 4 公里外的船舱,成本远低于交通船。传统补给受天气影响大,耗时久且成本高,无人机在 7 级风内均可飞行,单趟成本降低超 60%,自 6 月运行以来最高日配送超 10 单。
在监管领域,无人机同样身手不凡。岱山县的低空海智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无人机实时回传画面,AI 大模型能识别 “三无” 船只、非法地笼和污染漂浮物。系统自动生成工单推送给主管部门,半年来累计飞行超 3000 架次,处置事件 300 余件,让海上治理效率大幅提升。
5G-A 通感基站是幕后功臣,300 米低空实现全域覆盖,配合中移凌云平台,无人机精准飞行,高清视频实时传输,让 AI 识别既看得清又判得准。鼠浪湖至舟山本岛的海关样品配送航线即将开通,无人机正拓展更多海事应用场景。
浙江的实践证明,无人机的价值不止于 “飞”,更在于通过技术融合与场景创新,重塑城市服务与区域治理模式。从一杯冰饮的及时送达,到一片海域的智能监管,这些忙碌的无人机,正编织出低空经济的浙江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