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会出台《河南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着力构建我省生态链建设机制和支持政策体系,全面提升面向重点企业的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和质量。
《方案》明确到2026年底,全省将试点建成若干条产业、教学、评价、就业、激励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采取“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学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务、出管理”的工作模式,由产业链盟会长单位、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牵头组建生态链,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院校及培训机构共同参与,通过多类型市场主体资源的“集成化”,打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就业全链条。
从具体建设任务来看,《方案》重点部署四项核心建设任务,一是整合链内培训资源,建设各类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二是面向链内企业职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及技术研修,推行“岗位+培养”模式,扩大中国特色学徒制覆盖面;三是加快新职业开发和行业评价规范制定,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四是下放评价自主权,允许链主企业将自主评价范围扩展至生态链内企业职工,提升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市场认可度。
在政策支持方面,《方案》采取系统化、集成化建设和全链条、全周期服务模式,对生态链给予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就业等方面政策支持,推动形成多方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为促进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就业,《方案》也推出诸多务实举措,提出建立技能学分银行,推动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完善“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并在高技能人才评选中为链主企业分配青年人才专用指标。
据悉,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启动首批生态链链主企业遴选工作,为河南现代化建设提供技能人才支撑。这一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河南省在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宋聪俐 实习生 聂珂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