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与清北竞争绝不仅仅靠施一公的一通电话。施一公等杰出人物的影响力固然重要,他们能为民办高校带来声誉和资源,但民办高校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民办高校需自身在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内涵。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学理念和规划,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同时,还需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持续提升,民办高校才能在与清北等名校的竞争中立足并取得优异成绩,而不是单纯依赖某一个人的力量。
今年高考,重庆考生万鑫宇考出677分的高分,前段时间刚刚在北大参加完强基计划面试后,便接到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电话,随即改报西湖大学,这让他火上热搜。
今年的高考招生季,除了西湖大学以外,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等民办高校同样风光无限,话题热度无疑超越了清北录取情况。其中,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最低投档线直逼浙大,位居浙江省内高校第二;前几天,一位河南高分考生被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录取,在网上晒出录取通知书后,却被个别网友抨击为“高中白上了”“脑子进水了”。
如此不禁让人深思,这些民办高校与清北竞争招生,仅靠“名人效应”,就能“一招鲜,吃遍天”吗?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校长陈十一分别出任过清华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两者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也曾先后担任哈工大、西安交大校长。实际上,三位自带光环的“顶流”校长,已经将初出茅庐的民办高校带入了公众视野,也将打造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理念推向了社会。
如今,这几所大学已吸引部分高分考生用实际行动,投票给了“可能性”,背后是考生和家长对顶尖学者“背书”的信赖。
但需要明确的是,发展高等教育并非资本竞赛,高投入并不等同于高回报,也不是造星运动,真功夫更在聚光灯外。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学校发展,更需要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毕业生发展前景等支撑。在专业设置上,新型研究型大学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聚焦强化基础研究、聚焦前沿交叉、突出工程技术,首批设置数理基础科学、智能制造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方向)4个本科专业;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则突出理工和科技,着重开展制造业科技创新研究,首批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
用目前的眼光来看,这些都算得上是紧跟科技创新前沿的“热门专业”。无论是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还是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其背后都有知名企业家投资,这也凸显了产业界深度参与大学办学,精准推进产教融合的新趋势。
新型研究型大学还有另一个优势:“船小好调头”。传统大学虽然在专业设置、专业方向上努力紧跟时代发展,但由于体制机制上束缚多、包袱重,身段自然不如新型研究型大学那般灵活。一位新型研究型大学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某一985高校新设量子信息专业审批需3年,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仅需6个月就能落地。
除了专业设置的未来感、科技感外,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办学视野,同样收获着考生的青睐。这些大学普遍采取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模式,同时无不拿出“全员海外交流”的杀手锏。以西湖大学为例,目前已与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学等20余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每位学生都将出国学习一个学期。
对于今年招生情况“一鸣惊人”的民办新型研究型大学而言,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只有拿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硬指标,持续探路高等教育改革,才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时代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