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某酒企竟在啤酒中添加类似“伟哥”的物质。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食品卫生安全法规,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据悉,该酒企累计销售了 67 箱此类啤酒,其恶劣行径引发了广泛关注。最终,市监局依法对其处以 15 万元的严厉罚款,以彰显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这一处罚不仅是对该酒企的警示,也提醒着所有食品企业必须坚守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酒企在啤酒中添加类似“伟哥”物质
【酒企在啤酒中添加类似“伟哥”物质】2025年7月30日消息,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仍有部分企业为牟取暴利,不惜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在食品中非法添加有害物质。2024年9月,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饮用“慕尼大帝金尊多肽原浆啤酒”后出现身体不适,这一事件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食品安全领域激起千层浪。2024年9月,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在日常工作里陆续接到多位消费者的投诉。这些消费者神情焦虑又愤怒地反映,他们在饮用了“慕尼大帝金尊多肽原浆啤酒”后,身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有的感到头晕目眩、心跳加速,有的甚至出现了恶心呕吐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与健康。接到投诉后,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专业检测人员对该款啤酒进行抽样检测。经过一系列严谨细致的检测流程,最终检测结果显示,该啤酒中竟然含有“O - 丙基伐地那非”成分。据了解,“O - 丙基伐地那非”是一种功能与处方药“伟哥”极为相似的物质,一旦过量服用,极有可能引发心血管异常,导致血压骤升或骤降、心跳紊乱等危险状况,还可能造成视觉障碍,出现视物模糊、色彩辨识异常等症状,属于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在任何食品中添加。
随后,市场监管局展开深入调查。经查,涉案企业慕尼勃朗酒业(重庆)有限公司为谋取利益,通过线上线下多个渠道销售该款啤酒,累计销售数量达67箱。
2025年2月,在充分掌握证据后,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企业作出了严肃的行政处罚,不仅没收了剩余产品及违法所得,还处以15万元的罚款。同时,考虑到该企业及上游生产企业的行为涉嫌犯罪,市场监管局将相关线索一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类似在食品中非法添加有害物质的事件并非个例。2021年,江西利康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其生产的劲久汉46°(半成品)、雨宝26°(半成品)、劲久汉36°(成品)3种产品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药品,宣传具有壮阳效果后当作保健酒销售。经检验,这些产品相关项目均不符合规定,该公司最终被移送至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23年,泸州某酒业有限公司在生产经营的“中熹(配制酒)”中检测出药品“西地那非”,泸县市场监管局依法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这些案例都反映出部分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这些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暴露出的问题令人深思。部分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置若罔闻,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同时,监管部门在打击此类违法行为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违法手段隐蔽、涉及环节众多等。
从监管层面看,此次事件凸显监管存在滞后性与盲区。尽管我国有严格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但仍有企业铤而走险。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24年全国查处食品非法添加案件超万起,这表明非法添加问题并非个例。此次啤酒非法添加“O-丙基伐地那非”,反映出监管部门在食品生产源头、流通环节的检测力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并阻止问题产品流入市场。监管部门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食品风险预警系统,提高监管的及时性与精准性。
企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淡薄是问题的关键因素。慕尼勃朗酒业(重庆)有限公司为追求利益,在啤酒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严重损害消费者健康。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本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然而,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忽视社会责任,将消费者健康置于不顾。这反映出企业道德教育缺失,法律意识淡薄。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同时行业协会应发挥引导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企业道德水平。
消费者维权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在此次事件中,消费者饮用啤酒后出现不适才进行投诉,这表明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缺乏警惕性。据消费者协会调查,超六成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不会仔细查看配料表。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识别食品标签,了解食品成分。同时,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维权,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政府和社会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从市场环境看,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复杂性增加了监管难度。涉案企业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问题啤酒67箱,线上销售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给监管带来挑战。电商平台应加强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建立严格的商品上架审核机制,对违规商家进行严厉处罚。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打击食品违法行为。
重庆啤酒非法添加事件为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企业增强责任意识、消费者提高维权能力以及电商平台规范经营。各方应形成合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以上就是【酒企在啤酒中添加类似“伟哥”物质】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