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在郑州惠济区的一家驾校训练场,景象有些特别。
这边,几辆教练车正练习着倒车入库;几十米开外,一片同样用反光锥桶圈出的空地,一架中型无人机的旋翼发出高频嗡鸣,垂直升空。
从教开车到教“开飞机”,驾培行业正在批量“转型”。记者了解到,面对日益严峻的招生困境和价格战,在河南特别是郑州,已有不少传统驾校开始入局无人机培训,寻找新的出路。
驾校太卷,“再不找出路就晚了”
“您在郑州街头,肯定也见过那些‘888元包拿证’的驾校广告吧?”曾长期负责大型驾校运营的任总在电话中无奈地说,“这个价格太低了,太卷了”。
他所在的驾校,即便背靠高校资源,也感受到了招生压力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很多高考完就拿了驾照,学车的紧迫感和积极性跟以前不一样了。”
(无人机考场人头攒动)
更大的压力来自行业内部。公开数据显示,河南全省驾校年培训能力高达250万人次,而近年实际年培训量仅在130万至180万之间。
“考场是驾校运营的核心利润来源,”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道,“拥有考场的驾校就像有了一台印钞机,招生都更有底气。”
但就是这样被视为稳赚不赔的资产,也开始动摇了。他告诉记者:“作为驾校运营中最关键的一环,仅郑州地区,今年就已有4家(带考场的)驾校退出或转让,郑州一共才二三十家。”
驾校转型而来的无人机培训地面还有“车辙印”
“考场都撑不住了,你想想那些依赖考场资源生存的驾校怎么办。”任总认为,严重的供过于求,让价格战愈演愈烈。
他坦言,许多同行都在思考出路,“如果暑期招不到足够生源‘回血’,一些机构的经营压力会非常大,最近几乎每天都有同行打电话或者直接跑来驾校,问我们无人机这块是怎么做的。再不找出路,明年可能就见不到了。”
驾校抢开“飞校”,花10万块买装备就能转型
无人机培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他们视野。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持证飞行”的规定催生了培训市场。任总和他的团队在年初考察后,迅速启动了项目。
驾校入局有着天然优势:现成的训练场、成熟的招生渠道和管理经验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无人机业务目前占比还不到10%,但我们看好它的增长,”任总说,为了吸引顾客,他们还提出了“报名无人机培训,免费送驾照”的口号。
然而,一条核心矛盾很快浮现:硬件门槛有多低,人的门槛就有多高。
他算了一笔账:买两架教学无人机花费约5到6万元,再加上一些锥桶、标志垫,总投入可能刚过六位数。“一辆教练车上牌就要六万多,飞机成本比车低多了。场地甚至都不用硬化,草地就行。”
但合格的教员却“一员难求”。“我们很多资深的汽车教练想转岗,但光是考取机长证、再积累100小时飞行经验这一条,就把绝大多数人挡在了门外。”任总介绍。
正是这种结构性矛盾,催生了市场乱象:一些培训机构利用硬件门槛低的假象,在没有合规教员的情况下,通过“挂靠”在合规机构名下的方式开展业务。
传统驾校场地稍加改造即可成为“无人机培训”场地
任总强调,“这种模式跟驾培行业的‘黑驾校’一个性质,能收一个是一个,把市场价格搞得很乱。”
行业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察。
中国职工技术协会无人机专委会会长包延君透露,截至2025年上半年,河南在民航局正式备案的合规无人机培训机构已突破200家,但若将各类以合作、挂靠名义办学的主体计算在内,实际市场参与者数量可能远超于此。(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阳 实习生 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