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 6 点多,密云地区突然涨水,形势危急。邻里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展现出了无比的团结和勇气。其中,一位八旬老人行动不便,邻居们毫不犹豫地找来轮椅,齐心协力将老人抬出。在那湍急的水流中,每一步都充满了危险,但他们毫不畏惧,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默契的配合,成功将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这一感人的场景,彰显了密云村民们在危难时刻的互助精神,他们用行动诠释了邻里情的深厚与珍贵,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暴雨中闪耀。
从7月26日开始,北京密云遭遇特大暴雨,密云区连续多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强降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多个村庄受灾。
在28日的强降雨中,密云区太师屯镇成为受灾严重地区之一,而镇子里的葡萄园村由于靠近清水河,在这次洪水灾害中受损较为严重。
▲洪水过后的村子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摄
29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来到葡萄园村。有村民表示,28日早上6点多开始涨水,村民一起用轮椅抬出自家八十多岁的半身不遂的老母亲。还有村民提到,曾有直升机试图救援未果,自己后来被铲车救出。
早晨6点多开始涨水
村民用轮椅抬出八旬老人
“我嫁过来已经20多年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雨,也没想到会有洪水涨上来。”家住葡萄园村的王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28日早晨6点多,王女士是被漫进家里的河水惊醒的。据她说,水是突然涌进来的,从自家门前的道路上快速进入村子。
“我弟弟想去开车,但是车已经被水淹了有半米深,大家只能往村外高的地方撤离,一路上大家也相互呼喊提醒,让那些还没有起床的人赶紧撤离。”王女士说。
▲洪水退去后的房屋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摄
今年暑假,王女士的弟弟带着三个孩子从河北保定到王女士家小住,“本来想着让孩子在乡村过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暑假,没想到赶上了这么大的洪水。”王女士的弟弟说,他最小的孩子只有10岁,性格比较内向,当时不敢一个人跑,他们也赶紧带着孩子撤离。
除了孩子,王女士半身不遂的八十岁母亲也在家里,当时她呼喊了周围的邻居,用轮椅将母亲抬出了村,“真的是要谢谢那些邻居,要不然我们自己可没有办法把母亲运出来。”
29日下午,王女士回到了洪水退去的村子,把孩子的户口本、几条香烟等贵重物品带到她暂住的亲戚家。记者在村子里看到,还有一些躲过洪水的兔子和鸡仔。
▲被洪水损坏的围墙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摄
王女士坦言,平时他们这个村子因为位置距离河道还有几百米的距离,因此并不担心洪水,这次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水涨上来,“好在一家人都暂时没有危险,等来水了以后把家里打扫一下,生活总要重启。”
七旬老人和老伴获救:
直升机曾尝试救援 来了三辆铲车救出
今年70岁的冯阿姨平时和爱人也住在葡萄园村,两个孩子都在北京城区上班,“我们有几分地,平时种一些茄子、辣椒等蔬菜,之前刚花300块买了一些羊粪作为肥料撒上。”冯阿姨说。
28日一早,她和爱人也是被快速上涨的洪水惊醒的,“发现的时候水已经涨到炕沿了,外面的水流很急,不敢出门,我和老伴儿只能趴在窗台上等待救援。”
▲村民安置点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摄
红星新闻记者29日在太师屯镇太师庄中学见到了冯阿姨,这里现在也是太师屯镇的集中安置点,安置着300多名受灾居民。冯阿姨向记者讲述了她和老伴获救的经过。
“上午11点,我们先听到了直升机的声音,当时村子里很多人被困在家里,有些人在屋顶,有些人在窗台或者院子里的高地。直升机曾经尝试过营救我们,我甚至能看到直升机上的救援人员在对我们挥手势,但是因为我们家附近有一座高塔,直升机试了几次没能成功,就先去旁边救出了我邻居家的四个孩子和一个老人。”冯阿姨说。
冯阿姨介绍,直升机后来又返回尝试过一次,但还是没成功,“之后从下午开始,救援人员尝试开铲车进来,先来了两台,但据说进了村子不远就陷住了,第三台铲车最终算是开了进来,下午4点多,终于把我和老伴接上了。”
获救后,冯阿姨和老伴一直住在安置点。据介绍,这里的学生宿舍里有被子和风扇,有爱心企业送来了纯净水。除了救助站准备的饭菜,一些爱心餐饮企业也会定时过来送饭。学校的礼堂是受灾群众的食堂,有民警、医护人员、保洁人员在这里值班。
“人在就好,现在在安置点也挺好,我就是有点心疼我的菜地。”冯阿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