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不“懒” 人更勤——一碗粮里看“四向”系列报道②
创始人
2025-07-29 09:02:24
0

“人勤地不懒”,这句俗语包含着人地关系的智慧。如今,新的农业技术、装备设施以及新的种植管理模式,正让这种关系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所代表的农业升级,正是农业大省河南不断筑牢粮食生产基础、夯实中原粮仓根基的关键。

农田升级   建好大粮仓

7月23日,兰考县仪封镇代庄村的高标准农田里,玉米、花生的长势都不错。

当前正是“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也是降水最集中的时段。即使是短时间大量降水,种粮大户牛煜会也不担心会发生涝害,他指着田边的排水渠说:“整个田块儿都有渠,能够迅速排水。”

高标准农田能抗涝,也不怕旱。平移式灌溉设备展开长长的“双臂”,灌溉均匀、高效,还节水;水井和施肥罐搭配,让施肥浇水更轻松。

如网格般的排水渠,每50亩左右就会配套一眼井,涝能排、旱能浇的高标准农田,正是牛煜会规模化种粮的底气。

“这块农田有2000亩,‘火力’全开的情况下,3天就可以浇一遍水。”牛煜会说。

今年,牛煜会种的3900亩小麦浇了4次水,扛住了干旱,加上后期管理精细,产量比去年还有所增加。

牛煜会跨过排水渠,指着玉米行间的滴灌带说:“高标准农田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了节水、节肥、增产的效果。”他介绍,今年种玉米采用了密植滴灌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就是增加田间密度,用更精细的水肥管理实现玉米增产。

玉米生长的各个关键环节都能喝足水,每次浇水都可以肥随水走。水肥利用效率更高,田间作业也更方便,玉米单产提升有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中原粮仓更稳固、更丰盈。截至2024年年底,我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8%,有力保障了粮食生产。

呵护到位   管出好粮田

在尉氏县张市镇种植大户王二虎的农田里,机井房上都有一个管护牌,上面有管护人员的姓名、电话。

“水井和电力等设施出现问题,只需打个电话,就会有人前来维修。”王二虎说。

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做好建后管护是确保工程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对种植户而言,建得好、用得上,同样重要。

从2022年开始,省财政每年专门下达1亿元管护奖补资金,支持基层开展管护工作。

高标准农田里,水井等设施的建设和管护让农田“硬件”更牢靠,种植户纷纷开始加强农田“软实力”。

牛煜会流转的农田,大多属地力较差的沙地。为了提升地力,他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及时补充肥水,同时,采取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多种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肥能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时配套的“地力加油站”也发挥了作用。埋在地下的沉淀池等设施,收集周边村庄户厕粪便以及养殖场畜禽粪便,经过45天的沉淀、发酵、无害化处理等,产出的沼液供农田和作物使用。经过测算,施用液态肥,每亩地每季可减少30%的化肥用量,还能够提高作物产量。

全能管家   种出高效田

眼下,王二虎的小麦销售已接近尾声。他的粮食仓库旁,各类农业运输机械齐全,这让王二虎轻松实现从地头到粮库的全程运输。

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卷盘式灌溉设备等120多台(套)农机装备,粮食精选、色选机械,加上运输车辆,覆盖耕种管收储运全过程。用王二虎的话说,“一产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小规模打通”。

去年,王二虎成立河南天惠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从种植大户转型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这也给当地农户带来了不少便利。

站在凯斯2024拖拉机前,王二虎介绍,这种机械一天的作业面积超400亩,而普通的小型拖拉机一天只能作业100多亩,“一台能顶好几台”。

先进的农机具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提升了作业质量。在当地,不少种粮大户和农户开始选择购买农业服务,而非购置机械。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往往拥有更先进的机械和规模化作业的优势,既能提升种粮效率,又能降低成本。

采取托管、半托管等方式,河南天惠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年作业量达10万亩次。

纵观全省,近年来,河南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7万个,从事耕、种、管、收及烘干仓储等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土地“不懒”;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持,让人更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变成了专业人干专业事、机械化精耕细作的勤奋耕耘。

提升耕地,管好粮田,河南粮食生产有良方。(河南日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董豪杰)

  短评  

让每一块农田都成为丰收沃土

“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这句谚语正在中原大地上焕发新的生机。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河南持续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田变良田,夯实稳产丰产的基础。

建成高标准农田,破解“看天吃饭”。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大型农机合作社可托管服务上万亩农田,规模种植实现增产增收,土地潜力不断释放;用好管护资金,机井、水渠等“硬件”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推行沼液还田、秸秆还田等“软措施”,持续提升土壤有机质,让沙地变沃土、薄田成良田……一系列举措构筑起粮食生产的“铜墙铁壁”,既不断提升土地肥力,也推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更实现了抗风险能力的跃升。这既是“藏粮于地”最直观的答卷,更是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密码。

80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是“中原粮仓”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更代表着农业大省向新图强的决心信心。藏粮于地,藏的是底气,是智慧,更有良法。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块高标准农田,都支撑着更坚实的未来。(李晓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学者《柳叶刀》刊文:全球六... 《柳叶刀》上,中国学者发表重要研究,指出全球六成肝癌病例可预防。这一发现为肝癌防控带来新希望。研究表...
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 情况通报依据《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经少林寺两序大众民主评议赞成,并履行有关程序,礼请印乐法师...
数智交行 模塑未来 交通银行亮...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于上海开幕。作为唯一总部在沪的国有大...
韩总统室:将为重启朝美会谈营造... 韩总统室积极行动,致力于为重启朝美会谈营造有利条件。这展现出其在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的积极态度和担...
复盘北京密云特大暴雨:大气环流... 北京密云特大暴雨是大气环流、台风与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水汽大量输送至密云地区,为暴雨...
南京市上半年GDP增长5.3%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29日,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发布2025年上半年南京经济运行情况...
上网行为管理系统是什么?有哪些...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公司网络突然变慢,重要项目临近截止日期却发现员工在刷短视频,或是敏感文件被无意中...
全球首个教育行业L4自智网络标... 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盛会上,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NIDA)携手中国信息通信研...
天津蓟州遭遇70年最大山洪,救... 天津蓟州遭遇 70 年最大山洪,那场景令人震撼。救援人员讲述,在危急时刻,有两人紧紧抱住大树求生,展...
意外获民意声援、支持率回升,但... 请你明确一下“石破茂”的相关背景信息呀,比如他所处的具体情境、相关事件等,这样我才能更准确地为你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