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为期13天的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闭幕。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近千名顶尖科学家、知名学者以及高校师生,共举办了500余场大会报告、专题学术会议及卫星会议,还吸引了国内外百余所中学的近千名中学生参与。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已在怀柔科学城连续成功举办三届,聚焦数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内容涵盖基础科学理论前沿以及多学科交叉等诸多热点研究方向。6位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领衔发表重量级报告,百余位前沿科学奖得主解析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青年研究人员广泛参与并深入讨论。
“我们每年都把世界各地最顶尖的科学家请到这里,围绕基础科学自由地交流和讨论。也因为他们的到来,使得大会不仅是科学的盛会,更是一场思想与智慧碰撞的盛宴。”大会主席、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表示,基础科学是文明进步的基石,更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引擎。通过大会的举办,他看到很多年轻的学者源源不断加入这个行列,“基础科学的明天,必将通过他们的脚步继续前行。”
“数学之夜”“物理之夜”“工程之夜”等专题沙龙,“清华日——数学物理前沿论坛及科普之旅”、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论坛等特别活动,以及面向本科生和中学生的“科学家面对面”互动交流环节,都在大会期间穿插举行。众多高校师生以及近千名中学生参与其中,与国际顶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为激发青年学子的科研兴趣,大会还评选了“优秀本科生论文奖”,并举行“大学生学术成果海报展”和“中学生学术成果海报展”活动,为青年学子展示科学探究能力搭建平台。
近年来,怀柔科学城布局了6个大科学装置和30余个科学设施平台,目前已进入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16个科学设施平台向全球开放。作为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承办单位之一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也坐落于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市瞄准世界一流支持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这里汇聚了来自22个不同国家的69名国外研究人员,占总人数的38%。该院希望通过大会的举办,打造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索前沿交叉学科,为未来科技发展提供基础科学支撑。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