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滨,文明互鉴。7月24日,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交流合作会”在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媒体智库代表相聚在黄河岸边的大河村遗址,以“文明互鉴:构建文化交流的跨时空共同体”为主题,开启了一场文明对话。
本次交流合作会由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办。
人类文明从来都是在交流中发展,在互鉴中进步。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回望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交流合作,正是对这一伟大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表示。
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心主任唐炜以“担当文化遗产国际责任,推动地中海文明考古合作”为主题,介绍了在突尼斯进行联合考古取得的成果。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安曼巴耶娃通过考古发现揭示丝路古道上的文化共生密码。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大学历史学院穆塔利弗·哈萨诺夫教授带来的考古研究成果,破解费尔干纳盆地与康居古国的千年渊源。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建新教授提出的“东方视角下的丝绸之路考古”极具启发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梁法伟介绍了大河文明传承与弘扬的河南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说,参加论坛的中外专家介绍了考古新发现、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不同的文明、文化,各具特色,我们要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性交流,合作共赢。
与会嘉宾还参观了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感受仰韶文化的魅力。(河南日报记者 张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