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决定引进“台风”战斗机,这一决策似乎让人感慨。若他们早些听从中国的建议,或许能收获不同的结果。中国在军事装备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与丰富的经验,其先进的战机技术和性价比优势不容小觑。“台风”战斗机虽有其特点,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装备或许能更契合土耳其的实际需求和战略布局。如今,土耳其已踏上“台风”战斗机的引进之路,然而这一选择是否真能如他们所愿,时间将给出答案。或许未来,他们会意识到当初若能多考虑中国的意见,或许会在军事发展上迈出更稳健的步伐。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尤金少将】
在本周举办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十七届国际防务工业博览会(IDEF2025)上,土耳其与英国政府签署了一份关于购买EF2000“台风”战机的谅解备忘录,不过这份潜在军售订单距离最终敲定仍需要一份正式采购协议,有消息称,正式采购合同可能于今年秋季签署。
而且,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数量和飞机配置。根据此前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爆料,土耳其最多将采购40架“台风”战斗机,分析师估计合同价值可能达到56亿美元。
关于土耳其引进“台风”的新闻,也算是老生常谈了,最迟从2022年开始,就不断有相关新闻陆续上报,且传闻中的采购量也一直在40架左右。不过,就像是在歼-10CE实机交付前持续数年的有关于巴基斯坦即将购买歼-10的传言一样,传说归传说,但有一天变成真事,也一点都不稀奇。
不过,也有一些媒体人借机冷嘲热讽。毕竟,就在一个多月前的2025年6月12日,印尼首都雅加达的防务展上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还曾表示:印尼有意参与土耳其第五代战斗机KAAN“可汗”项目的联合研发,且有意拉拢阿联酋参与其中。在刚刚叫嚣着即将出口国产五代机之后,突然宣布要进口一批四代机,也确实未免有些令人尴尬。
那么,土耳其为什么要引进“台风”战斗机?其KAAN项目的实际进展与价值又有几何呢?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很久远的事件开始说起。
“台风”战斗机
F-35的香饵
在21世纪初,土耳其其实并没有获取战斗机制造能力的计划,而是积极地参与到了美国F-35项目之中。在土耳其空军看来,这款“完美的轻型多用途隐身飞机”将会助力土耳其海空军弯道超车一举成为地区强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国家。
有鉴于此,土耳其海空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围绕着接收F-35进行建设的,包括建造恒温机库、扩建航空维修设施等等。其中最离谱的莫过于在2013-2015年间的土耳其登陆舰项目竞标,在这次决定土耳其两栖作战能力未来的招标中,土耳其先是突然将招标需求从船坞登陆舰改为两栖攻击舰,而后则是迅速抛弃了中方的2万吨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设想,转而选择了西班牙纳凡蒂亚案,仅仅是因为后者承诺完工的舰艇“具备搭载F-35B战斗机的能力”。
早在这次竞标中,中船就曾提醒过土方:土方未必真的能获取到F-35战斗机,就算能获取到也未必能拿到宝贵且美军自己更加急需的B型。对此,土方嗤之以鼻,甚至其海军将领都在公开场合嘲讽过中方的“吃不到葡萄才说葡萄酸”。
但不幸的是,中方的担忧成为了现实,美国最终还是在2019年以“土方从俄国采购S-400,对北约不忠诚”为由,剥夺了土耳其引进F-35的权力——这让土耳其对于海空军未来发展的布局直接化为了泡影,无奈只能重新规划一切。
在采购F-35项目刚刚失败时,土耳其一度对于美方依旧抱有幻想,希望其能够将已经支付的先期款项用于对土耳其空军的F-16C/D的升级,或转换为购买部分升级型F-15战斗机,用以替换老旧的F-4战斗机。但美方仅同意了分批升级F-16,至于新机的采购则以F-16V为上限,且交付优先级甚至还要排在中国台湾地区后面,而这无疑意味着土耳其在短期内无法对自己的航空体系进行升级,甚至无法阻止其战力的下滑。
在这样的背景下,土耳其不得不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一面设法继续并加大投入早在2010年就开始的自研五代机项目,一面继续尝试从其他国家进口四代机,以解决自己机队中大量行将就木的二三代机以及老式四代机。而碍于其北约国家的身份,其实际上也只能从北约国家及其盟友手中购进战斗机,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双风”也就成了唯二的选项了。
情理之中的代餐
在2020年确定无法从美国取得先进战斗机后,土耳其空军的采购决策层逐渐恢复了清醒。他们将换装的范围进行了压缩——既分三个阶段,逐渐替换掉军队内200多架老旧的F-4和F-5战斗机,替换为100架左右的四代或四代半战斗机。这些飞机长期用于与叙利亚和希腊空军对峙,勤务状态十分糟糕缺乏升级,甚至被叙利亚的地导击落过。
尽管土耳其很早就确定了购买欧洲双风之一的计划,但该计划的推进自始至终充满了纠结。由于长期侵略叙利亚,且对库尔德人实施灭绝,不愿意承担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历史责任。无论是法国还是德国,都高高在上地俯视着土耳其,且对与其进行军事合作缺乏兴趣。
2022年2月17日,一架欧洲战斗机EF-2000台风II型喷气式飞机被西班牙空军人员部署到保加利亚,执行空中巡逻任务。
尤其在库尔德人的问题上——法国长期派出伞兵和外籍兵团驻扎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库区,在当地拥有许多实际利益。德国和意大利尽管对当地没有像法国一样深度的绑定,却也为库尔德人提供武器装备与步兵训练。不过,得益于没有直接冲突,在不考虑国家尊严的情况下,有关于引进“台风”的项目,多少还是有得谈的。
所以,许多网友将土耳其选择“台风”而非“阵风”视为一种“五七空战的副产品”的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客观地说,尽管“台风”在国际市场上远没有“阵风”公关做得好。但也具备自己的独特优势:首先,项目由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四国合作研制,其兼容的弹药与吊舱类型要远胜于法国的“阵风”,升级相关方潜力也要优于“阵风”。
其次,不同于因为公关得力订单吃饱,导致订单下了几年都提不到现货的“阵风”,“台风”的生产潜力一直没有被完全开发,在签单后一年之内开始交付新机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在以英国为首的北约各国开始逐步换装F-35后,欧盟各国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刚刚退役且状态良好的“台风”战斗机。这些飞机不论是升级到最新的状态,还是作为训练平台,都是极富性价比的。在2024年9月土耳其国防部长亚萨尔·居莱尔与其顾问交流的邮件中就曾提及:土方可以先接收20架来自英国皇家空军的二手Tranche1型“台风”战机,以及20架全新的Tranche4型战机。
最后,也最关键的一点是,在2024年7月的范堡罗国际航空展上,英方和意方就对阿盟各国抛出过橄榄枝,邀请各国代表参观了全球作战航空计划(GCAP)第六代战斗机项目。
莱昂纳多公司联合总经理洛伦佐·马里亚尼及其陪同人员就曾向沙特武官表示:“沙特阿拉伯可以先通过建立NH90直升机和“台风”战斗机的生产线,来获取参与全球战斗机采购计划(GCAP)所需的工业技术诀窍。”这一“优惠条件”显然不是为沙特量身定制的,土耳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台风”战斗机的部分生产线,并将之作为自身航空工业升级,乃至与欧洲航空工业进行技术绑定的一部分。并以此为契机获得“台风”与六代机GCAP的关键技术,用于兼容和改善自己的KAAN,或者自行升级手中的F-16战斗机。
宝马快刀何在——“可汗”的困境与机遇
作为21世纪新崛起的武器出口国家,土耳其与韩国经常会被拿来类比。毕竟,两国的军备开发存在许多重叠之处,彼此之间也有许多合作。二者甚至不谋而合地开发了各自的第五代战斗机项目,并都将之作为自己外来关键军事设备出口的开路先锋。
尽管从预测出口市场前景上看,KAAN和KF-21是竞争关系,但就现阶段成果而言,KAAN更大的机头雷达舱与内置弹舱设计无疑要比KF-21的半埋式弹舱更加优异且富有潜力。
当然,根据一些欧洲军事媒体的说法,这主要是得益于土耳其“开放研发策略”:凭借着与北约乃至俄罗斯的关系,土耳其直接与间接地雇用了大量外国研发人员和公司参与到了自己的研发之中,其中甚至包括部分贝宜和苏霍伊的外包设计团队,获得了远胜于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 (TAI)乃至整个土耳其所能拥有的航空人才数量与技术经验。这种群策群力的“神经元状研发”的效能,自然不是韩国的KAI(韩国航空宇宙产业株式会社)与“老汉翔”的家伙们能比的。
土耳其国防部长亚萨尔·居莱尔和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于2025年7月23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国际国防工业展览会(IDEF)期间参加了一个签约仪式。路透社
事实上,不论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如何,韩土这些后发武器出口国的成功都是借助了全球化,以及北约军事集团的便利。他们成为了乘凉的后人,可以便捷地使用其他国家的关键系统。但这无疑也带来了新的隐忧——一旦这些武器的制造方或者购买方与这些关键部件的供应国产生矛盾,其所引以为傲的技术装备的生产就会因为供应链的中断难以为继。KAAN在首飞时就已经遭遇过这种情况了,原型机所需的F-110-GE-129发动机长期被美国政府以各种理由调查与扣押,至今也只收到了8台,这导致KAAN原型机的研发进度一拖再拖。
受制于这些困境,土耳其从民间到政府一直在高喊着国产化的口号,但他们的行动有着明显的缺陷——以目的为导向,重结果,轻过程。在无人机和陆战装备方面,土耳其解决国产化率的方法通常都是入股乃至收购提供关键材料的生产公司,进而将之纳入“国产”队伍,但对于全系统的国产化,乃至设计团队的国人化都不上心。而这也凸显了土耳其军事工业长期以来的功利主义与民族主义优先问题。
KAAN的设计团队来自土耳其之外,其设计所使用的大部分零部件自然也都来自土耳其之外。这也就意味着即便能够量产KAAN,土耳其也依旧不会掌握核心技术,要像中国一样攻关并最终制造核心航电系统与发动机,更是痴人说梦。比较讽刺的是,根据土耳其媒体人的说法,TAI还真的认真考虑通过巴基斯坦向中方购买中国WS-10G发动机,乃至隐身涂料的计划,但未获得中方的积极响应。当然从后续土耳其的一系列操作上看,这也很可能只是增加谈判筹码的虚晃一枪。
而除了飞机本身外,土耳其尽管在对地弹药和武器吊舱上小有所成,但空对空、反辐射弹药的研发能力一直极为薄弱,其五代机项目的前景对于外部航空工业的参与还是有所依赖的。
当然,KAAN也并非毫无优势,其中最关键的优势就是——人无我有。世界范围内的五代机市场一直是供不应求的,需要五代机的国家很多,能提供五代机的国家又很少,其中的大部分更是负有前置条件——美国人不会给作为以色列潜在打击目标的中东国家提供F-35,中国不会给处于战争和动荡中的国家提供作战飞机,欧洲无货,俄国没有产能。
在这种饥饿市场上,只要你能提供合适的商品,哪怕是劣质的,也会有人抢着购买。而土耳其还是阿盟的成员国之一,那里正是这片“饥饿市场”的中心,单单是能够获得五代机的可能,就足以让这些国家拿出真金白银“赌一把”了。而对于土耳其航空工业而言,单单是这点初期回报,这足以解决许多实际困难,并为土耳其赖以维系的民族主义,打上一针浓厚的鸡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