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近日透露,每年仅因用户在与 AI 互动时输入“请”“谢谢”这类礼貌用语,就要额外支出数千万美元。
我们为什么会对 AI 说“请”或“谢谢”?本文结合专家观点,探讨这股“AI 礼貌文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AI 礼貌文化是什么?
奥特曼的说法在科技圈引发热议:看似无害的“请”“谢谢”竟然让公司每年损失数千万美元。他本人在 X 平台回应:“我不认为这是数千万美元的浪费——但结果会怎样,谁也说不准。”
对 AI 说“请/谢谢”真的有价值吗?——ChatGPT 的“通话费”
每多输入一个礼貌词,模型就要多处理若干 token,进而增加算力与能耗。研究人员估算,ChatGPT 每回答一次约耗电 0.0029 kWh,是标准 Google 搜索的数十倍;全年累计可达数亿 kWh,折合成本数千万美元。
我们为何对 AI 说客套话?
• 美、英两国分别有 67%、71% 的 AI 用户会输入礼貌用语。
• 多数人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约 12% 的人担心“机器人叛变”。
• 心理学家指出,AI 模拟人类社交行为的能力太强,使我们下意识把它当成对话对象,而非工具。
AI 能“理解”礼貌吗?礼貌还有意义吗?
• 一方观点:机器无情感,礼貌毫无意义。
• 微软则强调:用户语气会直接影响 AI 回复的语气;礼貌输入通常换来更礼貌、更实用的回答,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与使用体验。
• 斯坦福、剑桥学者认为,礼貌互动可减少误解、提高对话质量。
• 但从生态角度看,大规模礼貌用语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能耗与环境代价。
数字看消耗
• 单次查询能耗:0.0029 kWh
• ChatGPT 年耗电量:约 2.268 亿 kWh
• OpenAI 年电费:约 2900–3000 万美元
• AI 占全球能耗:≈0.0008%
• 礼貌用户比例:美国 67%,英国 71%
专家与企业声音
• 山姆·奥特曼:成本高,但善意往往带来难以预料的正面效果,算“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 微软:建议保持礼貌,因为 AI 会“镜像”人类语气。
• 斯坦福/剑桥研究者:礼貌交流能提高对话质量、减少误解。
生态与社会两难
AI 普及推高能耗与碳排放;大众化的冗余礼貌用语可能进一步放大这一问题。另一方面,良好的线上礼仪又能培育协作文化,让技术更易用、更人性化。
ChatGPT 自己怎么看这个问题?
对 AI 的礼貌,其实是一种会牵动经济与生态的高成本习惯。最终,在效率与礼貌之间如何取舍,取决于每位用户与开发者。也许,有时把一句简洁的“谢谢”留给人类就好——除非你也希望机器人同样彬彬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