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第6号台风“韦帕”在江门台山登陆,新会区受到严重影响。江门市新会公路事务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为骨干的应急抢险队闻“风”即动,以科学系统的应急预案、全面细致的排查处置、灵活高效的力量部署,用速度与坚守筑起市民在公路上安全畅通的防线, 让党旗在防台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与台风赛跑的48小时保畅战
7月19日1:00,新会区三防指挥部发布防风Ⅲ级应急响应,新会公路应急救援队严阵以待,安排一线道班管理人员值班值守,吹响了迎战“韦帕”的集结号。
7月19日11:00,防风Ⅲ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新会公路应急救援队共3支45人全员到位,全面开展防台风专项养护准备工作,重点聚焦于安全隐患排查与消除。
7月20日5:00,新会区启动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新会公路养护中心全员上阵,连续抢险12小时,全力奋战直至全线贯通。
7月21日8:00,防风Ⅰ级应急响应调整为防风Ⅲ级应急响应,工作重点由抢通公路转为灾后修复。
这场台风抗击战中,新会公路累计出动一线党员、养护工约422人次,养护车辆146车次,机械37台班,巡查灾损/隐患路段约1206公里,设置警示标识标牌1次,清理安全隐患130处,管养路线无伤亡安全事件。
科学部署“谋在先”,筑牢防台防汛基石
台风来临前,重点对国道G240线、G228线、省道S271线、S272线及江门大道南东线等多条管辖线路的枯树、死树进行全面排查与及时清理,减少大风中大树倒伏断裂的风险隐患,保障行人车辆安全。对排水系统进行清淤疏通,集中力量对桥梁、雨水口、排水沟渠、地下管网等关键排水设施进行彻底清淤疏浚,清除落叶、泥沙、垃圾等堵塞物,确保排水通道绝对畅通,提升暴雨期间排水能力,防止内涝。
检查桥梁病害
清理桥下杂物
安全管理“抓在细”,把握迎战主动权
各站各班房迅速备足沙包、编织袋等抢险救灾物资,随车标准化配备标志标牌、夜间照明设备及管控设施,提前检查高枝锯、短锯、挖掘机、夹树机等养护机械,按照“党员+技能”原则分配人员驻点隐患点,确保随时能投入战斗;加强与气象、交警等应急部门的互通协作,共同做好强降雨天气的应急处置。
小型机具保养检查
清疏排水口
迎风而上“冲在前”,坚决打赢抢险硬仗
台风登陆前后,新会进入十级风力范围,道路发生大量路树倒伏的情况,造成多处交通阻断点,以党员为主力的应急抢险队面对“前方清、后方倒”的紧急状况,按照“先通车、后清场”的思路,全员紧密配合,集中力量在最短时间内抢通道路。“双水电厂路段超车道已清理树枝可以正常通车,双水班组继续清理,崖西班组前往崖西路段帮助清理倒树!”在支部书记范田荣的现场指导下,各班组团结协助,与时赛跑抢通道路,大型养护机械操作手每4小时进行轮换,确保轮换不停工、抢险不断档。一次台风的考验,展现出新会公路应急抢险队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
清理倒伏路树保畅通
灾后复产“干在实”,全力以“复”保畅通
台风过境后的断枝落叶、暴雨冲刷边坡存在塌方险情、道路积水影响行车安全,公路应急服务队不停歇,冒雨开展灾后修复工作。为了确保道路安全通行,加密日夜巡查频次,发现隐情及时处理,“省道S271线K108+700上行边坡有小量塌方和滑坡迹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线技术骨干、党员谭达志在开展台风后排查时的发现隐情,立刻联合崖门镇应急办、国土所、地质等部门现场商讨处置方案,降低发生塌方带来的影响。开展全线路面巡查、清理积水、扶正倒伏的路树、清扫路面断枝,同时对正在开展的古兜桥、旺冲桥等专项维修项目进行巡查,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清理掉落广告布条
清理倒伏路树
在这场与自然力量的较量中,新会公路应急抢险队就像一颗颗坚毅的“护路石”,压嵌在蜿蜒的公路上,守护着安全与畅通。他们与时间赛跑,只为“早一分钟通车”。在雨幕中,他们的身影若隐若现,但那份守护安全的决心,却如灯塔般明亮温暖。
“韦帕”尚未走远,防汛仍需继续。下一步,江门市新会公路事务中心将继续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加强对管辖路段的巡查力度,及时跟踪观察处置水毁隐患,让党旗在公路一线高高飘扬,保障道路的安全通畅。
文 新会公路事务中心 叶健晶
图 新会公路事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