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举办“未来已来——走近手术机器人”实践课程活动,40名2024级本科生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参与了此次创新性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的时空限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医学的魅力。活动践行了学校“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三早”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们对医学的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
在理论教学环节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付德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以生动翔实的方式为同学们梳理了外科学发展史:从希波克拉底的医学奠基,到维萨里的人体解剖学突破;从帕雷发明鸦嘴钳,到塞梅尔维斯在产褥热防治中的重大贡献;从李斯特创立外科消毒法,到现代显微外科、移植外科的蓬勃发展,直至当今最前沿的机器人外科技术。同学们听完后深受触动:“这段跨越两千多年的医学发展历程,真是艰辛又伟大,令人震撼!”随后,泌尿外科杨小杰老师系统阐述了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与技术演进,张栋老师则着重讲解了手术室无菌操作规范。纪宗正教授全程参与教学督导,高度评价了课程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并就未来教学改革提出了宝贵建议。
在实践环节中,付德来老师通过生动演示诠释了“趣味性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创新思维和临床意识”的教学理念。他娴熟操控手术机器人机械臂,在直径不足1厘米的鸡蛋蛋膜破口上完成精密缝合。令人惊叹的是,缝合后的鸡蛋完全达到滴水不漏的完美效果。这些经过“手术”的鸡蛋随后被放入孵化箱,21天后或将见证新生命的诞生奇迹。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种铁教授指出,该实践项目是学校深化医教协同改革的重要成果,生动诠释了“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为贯彻落实国家医学教育改革系列文件精神,西安交通大学持续创新医学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三早”培养体系,着力培育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医学人才,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