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EAST望远镜辅助监测系统”经过论证后,于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正式启动。这一系统的启用,将为EAST望远镜提供更精准、高效的监测支持,助力天文学家探索更深远的宇宙奥秘。
冷湖赛什腾山已成为国际一流的光学/红外天文观测台址,其EAST(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项目是我国未来6—8米级大口径望远镜的关键设施,辅助监测系统的建设对保障其科学目标至关重要。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副主任教授王坤表示,今年西华师范大学携手北京大学和深圳市东方之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245万元联合共建两套台址监测设备:一套是全自动多孔径闪烁传感器(MASS)系统;另一套是地面多层大气湍流测量系统。这两套系统所获取的精确数据,对于评估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效能、深入理解近地面湍流特性及其对观测的影响至关重要。它们将部署于冷湖基地B平台,作为该区域的核心台址参数监测设备长期运行,不仅直接服务于EAST望远镜,更将持续为冷湖基地核心科研设施提供关键参数保障。
“EAST望远镜是我们计划建设的一个大口径的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这种大型口径的通用光学望远镜也是我们广大的天文学家非常急需的望远镜。望远镜建成以后将会跟现有的望远镜或者正在建设的几个光谱巡天望远镜是一个互补的关系,能够补全现在急需的观测功能,所以启动建设EAST辅助监测系统也是为了对冷湖EAST建设台址的大气条件、视宁度这些条件进行系统性地监测。另外,这个系统还有一些创新性,可测量不同高度大气的参数,为我们掌握这里的大气条件、观测条件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也便于我们EAST望远镜以后开展很多相关的一些光学系统的设计、调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吴学兵表示。
EAST望远镜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通用光学望远镜,自规划建设以来就肩负着探索宇宙奥秘、推动天文前沿研究的重大使命,EAST台址监测系统的启动建设,不仅将直接服务于EAST望远镜的高效运行,更将成为观测台址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优质观测资源的共享共用,为整个观测基地的科学产出提供保障。
随着EAST系统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其长期稳定观测能力将为我国在国际光学天文选址与技术前沿持续提供战略支撑,夯实中国在未来天文大科学装置中的布局主动权,助力冷湖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原天文观测中心。
(海西融媒记者: 李颖红 张萍 草拉)
上一篇: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现场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