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辉
汛期来临,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暴发、道路损毁和山体塌方,不时威胁着通信基站的安全。关键时刻,通信线就是“生命线”,必须确保畅通。
紧急灾情来了怎么办?7月初,嵩县白河镇、车村镇等地连续强降雨,造成不少光缆线路受损。嵩县联通公司迅速响应,来了一场实战应对。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抽调26名技术骨干组建了3支应急抢险队,出动6辆应急抢修车辆,并备足抢险物资,深入受灾地排查故障隐患,做好重点区域的应急发电保障。
在抢修最困难的时刻,洛阳联通公司技术专家携带无人机、卫星背包基站等设备紧急支援,采用卫星通信与地面手机网络相结合,快速抢通光缆干线传输,第一时间恢复关键节点的通信设备和基站的运行。
每到防汛关键时刻,全省通信部门都严阵以待,确保“通信网络运行稳定,应急通信保障及时有力,不发生安全生产事件”。今年,河南移动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防汛工作进行部署,建立防汛责任“三包”机制,即领导包区域、专家包机房、骨干包线路,点、线、面结合织密防汛责任链条。同时,河南移动以练为战,今年已开展防汛演练22次,有效提升了应急能力。
7月18日凌晨,河南移动、河南联通、河南电信联合开展了跨运营商传输代通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极端场景下应急快速抢通恢复能力。
省通信管理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工信部部署,正全力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牵头修订《防汛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等多项预案,建立“一场景一预案”机制,确保重点区域通信保障责任到人。针对“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情况,研究部署卫星背包站、无人机高空基站等新装备,实现“三断”场景下的快速通信恢复。目前,全省已建成53座超级基站,配备8000余部卫星电话,乡镇卫星电话覆盖率达80%。
同时,构建高效指挥网络,建立“3+8+8”防汛应急体系,横向联动应急、气象、交通等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保障队伍,实现24小时协同指挥。全省已组建120支应急通信分队,开展了500多次实战演练,成功测试了无人机空中组网等新技术,确保应急响应迅速高效,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线、指挥线、保障线”。
下一篇:城市内涝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