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跑赢“人工智能+”赛道,不得不思考的三个方面
创始人
2025-07-19 01:02:10
0

当前,人工智能正日益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赋能千行百业、造福千家万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如何更好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该怎么看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思考。

给予“踉跄奔跑”更多信心耐心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年轻的事业,既意味着前景广阔,也意味着还处在成长期。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已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但在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看到成绩不是妄自尊大,正视差距也不是妄自菲薄,为的都是增强定力、向上攀登。对于人工智能,既要看当下,也要看长远、看后劲。

那么,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潜力在哪?

在于丰富的数据资源。数据,被誉为人工智能的“燃料”。缺少丰富的数据支撑,算法再先进、算力再强大,也难以实现预期效果。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已有11.08亿人,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不仅让数据呈现“量大”的特征,还具有“多样”的特点。这能为人工智能训练、优化、迭代提供坚实基础。

在于完备的产业体系。整体上而言,人工智能产业可分为核心产业和融合应用产业。从核心产业来看,多个国产大模型进入全球主流开源社区下载量榜单;截至今年4月9日,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居全球首位。从融合应用产业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正全面赋能农业、工业、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聚焦关键领域,贴合实际需求,以创新突破拓宽技术应用边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就能让技术红利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在于广阔的应用场景。待出厂的30米长合成革,只需要60秒就能自动做好全身“体检”;人物画像、海报设计等快速生成,提升影视制作效率;人工智能可担任疑难罕见病的临床科研助理……从消费端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到供给端对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渴望,都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

有当下的成绩,也有长远的后劲,不妨给予“踉跄奔跑”更多信心和耐心。

拧紧新技术发展的“安全阀”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向前,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不容忽视的风险挑战。“声音克隆”导致电信诈骗防不胜防,“换脸视频”引发的造谣诽谤时有出现,“AI幻觉”让生成内容真假难辨……今天,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愈发具象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AI风险事件总数比2022年增加了约21.8倍,并呈快速发展态势。

有人认为,当下正值AI抢位发展关键期,不应做过多限制;有人则觉得,技术问题会随发展自行得到解决,不必过早干涉。其实不然。要看到,一方面,“先放手后治理”,可能让“小风险”逐步叠加,变为“大问题”,治理代价会更大;另一方面,规范并不等于“设限”,如果放任技术沿着有违公序良俗、有悖产业规律的方向狂奔,有可能导致错失发展良机。

技术每前进一步,治理就要跟进一步。时时有边界,技术方能在合理框架内有序前行,不越界;规矩跟得上,技术才会在正确轨道上稳健发展,不逾矩。技术发展的历程,也应是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的过程。

持续织密安全防护网,既要为发展划定红线,也要为创新留足空间。近年来,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为依据,AI领域的政策文件不断出台,推动人工智能治理沿着法治轨道向前迈进。始终跟随技术前进的步伐动态完善政策法规,方能实现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的有机统一。

企业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直面用户的第一道安全防线,必须担负起主体责任。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但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情况如何复杂,“技术向善”应始终是企业追求的原则。企业增强责任感,不断拧紧“安全阀”、系紧“安全带”,确保技术进步服务于人、造福于人,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信任和支持。

发展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才能真正筑牢安全的底线。面向网络诈骗,浙江一团队开发“电子标识”,嵌入的音视频若被用于AI加工,就会触发“引信”,破坏生成后的内容。善用“技防”,以技术之盾抵御技术之矛,“通过魔法打败魔法”,安全防护会更及时、更智能、更高效。

在规范中释放活力,在创新中筑牢防线,这是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需,也是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

确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类

人工智能会缩小还是扩大发展差距?这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

今年缅甸中部发生地震后,相关方面利用DeepSeek,在7小时内开发了一套中缅英互译系统,有效解决语言障碍问题,为中国救援队伍参与国际救援提供了助力。而日本一家AI应用企业,基于通义千问打造的日语模型EZo,成功在日本医疗保健领域和多个公共服务机构落地。目前,通义千问的衍生模型数已超10万个。

两个案例里,人工智能大模型虽然不同,但都源自中国,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开源。如今,越来越多的大模型加入开源阵营。这些开源大模型,让更多人共享人工智能红利,也启示我们,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进步,也需要宽广的格局。

数字红利不能成为数字霸权,智能革命不应导致智能鸿沟。坚持“智能向善”,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公共产品。

“智能向善”彰显中国立己达人的价值追求。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打破了“算力至上”的旧信条,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从“堆算力”向“拼算法”转变,以低成本、高性能、开源,让人工智能技术更普惠。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好发展。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该拥有平等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权利。立己达人,推动人工智能公平普惠发展,这是中国的坚定态度。

“智能向善”体现中国开放合作的宽阔胸怀。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开放创新的良好生态。开源策略,超越了筑“小院高墙”、搞“三六九等”、分“远近亲疏”的做法,降低了研究、应用的门槛,使更多人能参与到人工智能的研究之中。坚持开放、互通、平等,拒绝筑墙、断链、霸权,携手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才能更高效、更公平地推动人工智能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应用场景加快拓展。

“智能向善”映照中国和合共生的文化情怀。技术背后有文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国人历来的主张;民胞物与、和衷共济,是中华文化内在的品格。从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到发布《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再到推动务实合作,让更多人共享智能红利,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者。这正是和合共生理念的生动体现。

1879年,爱迪生成功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如今,不少人认为人工智能的“爱迪生时刻”已经到来,但要让人工智能如同电力一样走进千家万户,除了技术上的持续突破,给予“踉跄奔跑”更多信心耐心,拧紧新技术发展的“安全阀”,坚持“智能向善”,同样不可或缺。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编辑:赵晨媚

审核:吴海达

@常州发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闽藏协作深化 福建科技特派员为... 东南网7月15日报道(本网记者 林先昌 洪振威) “科技协作是打开昌都农业潜力的金钥匙。” 近日,王...
全球共吃瓜:最脏奇案猛烈烧向特... 全球共吃瓜,一场最脏奇案如炽热火焰般猛烈烧向特朗普!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与热议。从司法程序到舆论...
便携式EL检测仪:光伏电站运维... 随着光伏电站规模的不断扩张,如何确保这些电站能够高效且稳定地运行,成为了当前运维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
俄罗斯终止俄德军事技术合作协议 近日,俄罗斯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终止了俄德军事技术合作协议。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俄德在军事技术领...
四川首批人工智能链主企业名单公... 7月18日,笔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近日四川省首批人工智能链主企业名单公示,共有6个细分赛道的9家企业...
华锐达取得机器人线束用束线装置... 金融界2025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安徽华锐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财政部:下半年将落实更积极的财... 财政部明确表示,下半年将积极落实更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意味着将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
刷新世界纪录!地下1820米,... 我国发现全球最深砂岩型工业铀矿化 记者18日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我国专家团队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1...
埃尔多安与普京通电话,讨论俄乌... 埃尔多安与普京通电话,聚焦俄乌第三轮谈判筹备事宜。双方在电话中深入交流,就谈判的各项准备工作展开细致...
轩光真空电器取得导电杆长度可调... 金融界2025年7月18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宁波轩光真空电器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