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史冰倩 文 朱哲 摄影】 长春,这座被镌刻在共和国汽车工业丰碑上的城市,被誉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70多年前,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一汽”前身)的奠基,不仅开启了这座城市的新篇章,更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坚实根基,“汽车”自此成为长春最耀眼的金名片。如今,这张名片正被注入全新的“智造”活力。
7月15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省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中国一汽,感受老牌车企的智能化蜕变。
智造黑科技,54秒下线一辆车
走进红旗繁荣厂区总装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智能化生产场景:无数机械臂精准舞动,近百台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在智能调度下穿梭不息,高效完成物料运输。
在底盘自动合装工位,车身与底盘在高精度控制下自动结合——这是赋予一辆汽车“行驶灵魂”的关键瞬间。
而这仅仅是总装车间庞大自动化版图的一角。据了解,这座面积达9.6万平方米的超级车间,拥有11条自动化生产线和4条高精度整车检测线,具备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纯电车多车型柔性共线生产能力。其标准年产能达24万辆,平均每54秒就有一台整车驶下生产线。
“54秒”的极致效率从何而来?中国一汽工程技术部总装工艺部总装技术高级主任张国龙,他曾参与这座智慧工厂的研发设计,向记者揭示了三大核心密码。
车间内布局了大量滑板线、吊具线、AGV输送线等多种高效输送系统。“这些输送系统能够确保物料精准、快速到位,让工人始终处于理想作业状态。”张国龙说。
19台工业机器人和5台协作机器人承担了关键任务:整车前后风挡玻璃、轮胎、座椅等实现全自动装配;机舱管路、胎压等完成在线全自动检测。这使总装车间自动化率高达30%,稳居行业前列,大幅提升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大量随车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确保了每一台下线车辆都具备一次性合格的品质保障。”张国龙说。
移步至中国一汽的“根”——解放厂区,时光仿佛倒流。红黄相间的苏式建筑群,无声诉说着“一五”时期产业工人筚路蓝缕、开创中国汽车工业的激情岁月。
然而,步入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厚重的历史感瞬间被扑面而来的科技气息取代。该智能工厂依托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在全球商用车行业首创了机器人-AGV协同随行无人化轮胎装配技术,并在国内首创了整车智能标定、车架自动卸货编组、功能孔智能激光打刻等多项技术。通过智能物流、自动涂胶、智能加注、整车检测、订单化电控数据管理等技术,建立了技术领先优势和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决战下半场,加码新能源与智能化
作为国有特大型汽车集团,中国一汽承载着共和国汽车工业的荣光。1953年,一汽正式奠基,1956年建成投产并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卡车(解放牌),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牌)和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牌)。一汽的建成,开创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
面对汽车产业百年变局,中国一汽正全力冲刺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新赛道。
在新能源赛道,中国一汽坚持自主研发,成功打造天工纯电、鸿鹄混动、九章智能三大技术平台。在核心“三电”领域,自主研发的低温电芯在零下10摄氏度条件下电量保持率可达98%,有效破解北方用户的“续航焦虑”;全新一代智慧电驱最高效率可达96%。
转型成果从销售数据中可见一斑。今年上半年,中国一汽整车销量突破157.1万辆,同比增长6.1%;生产整车155.5万辆,同比增长3.8%。其中,自主品牌销量突破44.98万辆,同比增长8.5%;自主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4.5万辆,同比增长95.5%;合资品牌销量112.1万辆,保持合资阵营领先地位。
而在智能化转型攻坚方面,中国一汽研发总院技术类首席禹真坦言转型挑战:汽车智能化正迈向“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亟需将算法、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融入控制系统。这意味着人才需求从传统的“机理驱动”模型开发,向“端到端”的智能控制发生颠覆性转变。
“相比造车新势力,我们的核心优势是深厚的造车经验与底蕴。”禹真称,“但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家近乎处于同一起跑线。谁跑得更快、能力更强,将决定未来能走多远。这是中国一汽必须攻克的核心方向。”
近年来,中国一汽在智能化领域取得了亮眼成绩。中国一汽以九章智能平台,构筑红旗“具身智能体”的超级大脑。中国首颗车规级、5纳米五域融合芯片——“红旗1号”,引入大模型技术打造的智慧场景大脑,与全栈自研的飞刃架构、“安心”的司南智驾系统协同融合。
驱动汽车城,让产业跃升人才回流
作为当之无愧的“汽车城”,汽车产业是长春经济的核心引擎,其产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50%。中国一汽,特别是红旗与解放的蓬勃发展,以及奥迪一汽新能源工厂的落地,对长春意义重大。
在长春西南部,奥迪与中国一汽合作的标杆项目——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投产。这里拥有9100吨大型智能化冲压线、830个智能机器人焊接单元以及高度自动化的总装工艺,年产能超过15万辆。作为奥迪在华首个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的生产基地,它将率先投产奥迪Q6L e-tron系列,标志着奥迪在华电动化迈出关键一步。
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汽车产业链升级注入强劲动力。规划显示,其50%供应商将布局在30公里半径内,吸引众多头部零部件企业入驻。吉林省已启动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建设,首批集中开工23个配套项目,总投资高达445亿元,助力奥迪一汽实现国内供应商比例90%的目标。
作为“链主”企业,中国一汽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联合上下游攻克关键技术。中国一汽研发总院技术类首席谢军举例:“如‘固态电磁’技术,我们联合产业链共同突破。此前面对芯片‘卡脖子’问题,我们联合百余家单位进行自主化研发,目前自主化率已超50%,有效带动了全产业链进步。”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一汽的发展是长春汽车工业升级的加速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巩固其在全球汽车格局中的地位。
先进的智能化工厂和研发项目,正成为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回流的强大磁场。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工厂已吸引全球约1000名人员落户长春,其中超600人属于吉林省人才回流。”这为城市注入了宝贵的创新活力。
上一篇:四川省上半年GDP增长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