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幻走进现实,“河南造”外骨骼机器人竞逐千亿级新赛道
创始人
2025-07-17 16:41:18
0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郑棋文】 外骨骼机器人,正从科幻电影走进百姓生活。

今年,全国多地景区推出外骨骼机器人租赁服务,引发广泛关注。随着各地量产与商业化进程的提速,曾经只存在于电影中的科技装备,如今已触手可及。

其实,火爆全网的外骨骼热潮中,河南力量亦不容小觑。近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访工厂、科研一线,探秘“河南造”外骨骼机器人的最新进展与创新实力,看中原如何竞逐这条千亿级蓝海新赛道。

锻造“钢铁骨骼”

豫企竞逐新赛道

在洛阳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打包胶带的刺啦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90后小伙樊亚辉熟练地打包即将远行的外骨骼机器人。他创立的洛阳亚辉外骨骼助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辉外骨骼)刚刚走过第九个年头。

创业之初,国内技术信息稀缺、资金吃紧,樊亚辉团队在压力中专注研发,直到2023年公司才实现盈利。

“现在仅医用助残型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每个月就能交付三四十台,多的话能交付近50台。”樊亚辉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随着技术积累和市场突破,公司外骨骼产品从河南走向了世界。

樊亚辉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公司核心技术成员大多也是“河南老乡”。这个“土生土长的”河南团队常用乡音讨论着最前沿的机械结构、控制算法,也逐渐成为河南机器人产业链的生力军。公司扎根中原,实现了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

目前,亚辉外骨骼的助力、助老、助残三条产品线在省外广受欢迎,助力型产品更远销海外,成为河南机器人产业探索轻量化、低成本技术路线的生动缩影。

“河南造”外骨骼机器人的创新力量不止于此。

在安阳林州红旗渠景区,10台泛着科技银辉的“登山神器”引发游客惊叹。这些便携式外骨骼助行机器人来自本土企业翔宇医疗,目前已取得二类注册证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据翔宇医疗康复机器人产品经理赵华峰介绍,在技术积淀深厚的医疗康复领域,公司两款外骨骼“黑科技”产品蓄势待发。

“2025年是翔宇医疗外骨骼业务的重要转折点。”赵华峰透露,在医用领域,一款框架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已进入样机及预小批量生产阶段,预计年底推向市场。另一款融合“脑机接口”技术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预计今年9月完成研发。

他介绍,“脑机接口+下肢外骨骼”技术可以将患者神经行走意图转化为外部设备的控制指令。即使患者无法自主活动,但只要想一想行走的动作,就能让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完成步态运动,实现大脑重新“指挥”双腿。

聚焦学界“外骨骼”

科研成果转化是接力赛

在河南,不仅企业积极投身其中,科研院所也正加速推动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进展。

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可穿戴柔性外骨骼”项目实验室里,杨海涛正在专注研究柔性运动传感器。作为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教授、博导,他已在外骨骼机器人领域深耕多年。

2023年,杨海涛负责的“智能可穿戴柔性外骨骼”项目入选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批支持项目组。他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骨骼机器人正在走向产业成熟期,不仅社会关注度大、基础技术积累多,产品市场化方面也颇具潜力。

据介绍,“智能可穿戴柔性外骨骼”项目通过柔性应变传感器实时监测运动信号,结合智能算法实现轻便、灵活、定制化的人体运动辅助,相关产品将率先应用于康复医疗、养老助残和工业作业领域。

在杨海涛看来,工业级和医疗级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是刚需。因此,工业级和医疗级产品更容易获得稳定订单,哺育项目发展。但他也直言,外骨骼机器人走向产业化发展,还需再迈几道坎。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场接力赛。前期主要依托研究院所支持,完成从技术原理到产品小样的孵化工作;中后期则需引入市场资金,推动产品从小样阶段逐步迈向中试。”杨海涛表示,目前项目已走到了小样阶段。但从小样到中试还需解决规模化量产、成本控制两个难题。

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对接风投资金,但杨海涛认为这并非推动项目成长的最关键因素。“我们更想找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能在业务对接上与本土企业深度融合,在产业链上下游供应上形成合力。”

外骨骼机器人风口来袭

2025年,“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一众前沿科技走进公众视野。与此同时,外骨骼机器人凭借“登山神器”称号火爆出圈,成为备受瞩目的风口行业。机构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外骨骼机器人需求高企元年。

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下,全国多地竞相布局外骨骼机器人,行业量产与商业化进程提速。而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河南也在行动。

据河南省机器人与数控机床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聂法杰介绍,河南省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众多,达12685家,位列全国第8位。

这两年,河南先后出台《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河南省培育壮大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行动方案》《河南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并将机器人产业纳入28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构筑产业赛道新优势。

不过,庞大的企业数量和一系列行动计划,并没能完全推动河南在这场产业比拼中脱颖而出。

据大河财立方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深圳、上海、广东、江苏、四川、山东等地跑出外骨骼明星企业,或落地大规模应用。

在上海,外骨骼机器人企业傲鲨智能今年连续完成两轮融资。其新品搭载AI大模型,支持实时数据交互,并与国际品牌合作落地北美、欧洲等17个国家市场。

在成都,来自布法罗机器人的脑控外骨骼产品已在华西医院等机构辅助上万名患者,即将正式开启商业化应用。

对比上述地区的大步奔跑,“河南造”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更像是一场小步快跑。

河南如何迎风而上?

在行业专家看来,目前,“河南造”外骨骼机器人面临政策与资金支持、产业链配套能力、应用场景落地三方面的挑战。

在政策与资金支持方面,一位外骨骼机器人企业高管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外骨骼机器人赛道较为细分,河南已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缺乏一定的专项针对性。企业依赖自有资金研发,将导致市场开发与量产进度较慢。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今年5月出台的《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计划(2025—2030年)》。据介绍,布法罗机器人从实验室到医疗场景的快速转化的背后,是成都市政府主动对接卫健部门,开放临床场景。

在产业链配套能力方面,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外骨骼机器人在国内有近10年的研究历史,供应链本土化率高达99%以上,但是配套产业链并不成熟。而河南制造业根基深厚,不仅上游产业链门类齐全、上下游协作经验丰富,还培育了大量成熟技工与技术工程师。

但上述人士也直言,对比部分地区,河南高精度电机等部分核心零部件尚未形成本地化集群。随着行业发展逐步迈向规模量产阶段,成本控制将成为“河南造”外骨骼机器人发展的难题。

而在场景布局方面,河南省相关产业链配套以医疗康复为主,在消费级、工业级外骨骼机器人方向的探索不足。

外骨骼机器人发展的一小步,是河南在具身智能领域创新突破的一大步。未来,河南该如何迎风而上、抓住机遇,实现后来者居上?

聂法杰认为,未来,应聚焦柔性驱动关节、电机等外骨骼核心零部件,制定相关地方标准,保证上游供应商长期稳定的产能,避免断货或价格大幅波动。

在场景化应用拓展方面,应结合河南在特种机器人、工业集成的优势,面向医疗、养老、工业巡检等各个领域,推动外骨骼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形成“河南方案”。

在产业链协同与生态优化方面,应建立“机器人标准创新联合体”,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完善外骨骼机器人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标准体系,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外貌发生明显变化”以军公布哈... 近日,以军公布了哈马斯军事领导人的新照,引发广泛关注。从照片中可以明显看出,其外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曾...
菏泽定陶靠一张“布”招来三个产...   一张导电布蕴含多少“能量”?在菏泽市定陶区山东天厚5G新材料产业园可以找到答案。   近日,在山...
江苏丹阳一企业发生火灾,目前1... 近日,江苏丹阳的一家企业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火灾事故。现场浓烟滚滚,火势凶猛,情况十分危急。经过消防队员...
铁力山智慧消防:以“三智融合”... 来源:DAV数字音视工程网 在国家《“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与《消防车辆动态信息管理系统》等政策...
2分钟“走”完1小时路!成都龙... 翠叶掩映下,一颗颗水蜜桃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清新果香随风飘溢……眼下,龙泉驿水蜜桃迎来采收旺季。与以往...
被造黄谣女士:维权3年,我是怎... 在维权的三年漫长岁月里,我如同一位坚韧的战士,誓要揪出那个造谣者。起初,面对铺天盖地的恶意谣言,我感...
网红“多肉饱饱”被指涉诈骗,曾... 网红“多肉饱饱”近期陷入舆论漩涡,被指涉诈骗。她曾自称是覃海洋的未婚妻,以此骗取他人信任。众多受害者...
宏思电子取得便携式冰箱专利 极... 金融界2025年7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广州宏思电子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便携式...
三度检测取得定扭力起子专利,确... 金融界2025年7月17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温州三度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定...
一场“抢劫菜贩子”引发的冲突?... 在叙利亚的这片土地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抢劫菜贩子”事件引发了激烈冲突。看似普通的街头冲突,背后却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