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杰)昨天,全球化工领域历史性盛会——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这是世界化学工程大会与亚太化工联盟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
为期5天的会议中,来自全球66个国家的近5000位顶尖科学家、行业领袖、企业精英齐聚北京,共享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推动世界化工学术界、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交流与融合。
大会重要配套活动“2025国际化工创新展览会”昨天同步启幕。展会吸引130余家全球企业及机构参展,展览面积超1.1万平方米。超千位企业代表、5000余位大会代表参与,超2万名专业观众到场。
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是世界化学工程界国际交流和学术沟通最具全球影响力的重要舞台。大会每4年一届,迄今已举办11届,被誉为化工界“奥林匹克”。大会还将发布《北京倡议:拥抱范式变革·智造绿色未来》倡议书,旨在凝聚全球共识,为全球化工范式变革贡献中国智慧。
现场
九旬院士传递求索火种
昨天下午,展览会现场举行“科学家讲科普”活动。9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登台,以“科学家的素质”为题,结合众多科学家的科研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家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金涌院士近年来在科普领域倾注大量心血,在短视频平台拥有近200万粉丝,是无数青少年心中亲切的“科学爷爷”。金涌在现场分享:“科学家除了爱国、诚信、勤奋等品格外,感恩图报社会、国家,是最长久、最伟大的心理动机。”聆听完演讲,一位学生表示:“金院士的演讲让我明白,科学不仅是技术,更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