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蜀山区各大科普场馆 、创新地标已然成为青少年的 “顶流打卡地”,孩子们在这里实地感受蜀山“科里科气”创新魅力、对话亿万年前的化石,在趣味横生的科普活动中,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为假期生活注入满满的“科技含量”。
沉浸式科普点燃探索热情
暑假期间,蜀山区各类科技馆、博物馆推出的科普秀场精彩纷呈,融合了机器人表演、情景剧、科学实验秀、专家讲座等多元形式,寓教于乐,吸引了天南海北的青少年纷至沓来。
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孩子们认真聆听专家的讲解。
“看!这细微纹路是柔腕短吻龙游过三叠纪海洋的生命印记!”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生命演化厅,何学智博士手持放大镜,向10组亲子家庭展示珍贵化石。博士话音未落,孩子们的小脑袋围着展柜凑成一圈,十岁的丁子豪兴奋地说:“边看边学边参与,知识记忆得更深!课本上可看不到这么酷的东西!”据了解,暑假期间,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以“解码地球・对话古生物”为主题,集结专家团队打造18场沉浸式科普活动,为青少年搭建触摸亿万年地质史的桥梁。
学生们在合肥现代科技馆体验科学装置。
“人造太阳”什么样?强磁场里有什么?日前,来自北京的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的百余名师生跨越千里直抵科学岛,成为暑期科普热潮的第一波“追光者”。“磁场实验太神奇了!”“原来量子是这样传递信息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孩子们踮脚触摸“人造太阳”装置模型的身影,揭开了蜀山科普游的盛夏序幕。据悉,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研学预约参观已排至8月中旬。“我们精心整合科普资源,开放大科学装置,组织科研一线人员担任科普专家,开发兼具科学内核与趣味体验的课程,让更多社会公众从‘学会已知’走向‘探索未知’,领悟科学思想与方法。”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普主管蔡其敏介绍。
在合肥科技馆黄山路馆区,“电磁的魔法”区域同样人气爆棚。小磁针在电流的“指挥”下灵巧旋转,引得合肥市十里庙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纷纷围上前,眼中满是探究的渴望。
合肥市十里庙小学少先队员走进合肥市科技馆黄山路馆体验先进科普器材。
多元资源打造科普研学高地
博物馆里的远古化石、科技馆中的科学魅力、“科大硅谷”蜀山园的创新活力、科学岛的前沿科技……众多科技IP汇聚,共同塑造了蜀山独特的科普研学品牌,丰富的科创资源为青少年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构建全域研学旅游精品课程库。
目前,蜀山区拥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2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4家,省级研学游基地2家,区级科技旅游示范基地1家。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大硅谷”蜀山园、合肥现代科技馆、安徽博物院等科创科普资源,蜀山区构建了全域研学旅游精品课程库,梳理出科普研学精品旅游路线,围绕新质生产力、自然生物、绿色低碳等主题,推出了“科创筑梦 研学蜀山”主题课程,把科普教育基地、文博场馆、科技企业等串珠成链,挖掘科创科普新技术、新场景、新体验,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全方位学习和体验,成为青少年科技研学的理想目的地,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研学蜀山”的品牌影响力正不断提升。
这个夏天
蜀山区的科普游热潮持续升温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这里开启科学探索之旅
这些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的科学种子
终将在未来绽放出绚烂的科技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