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骆岗公园上演了一场“无人机”飞行秀。只见在“停机坪”内,一架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停在起飞点,随着起飞指令下达,航空器便轻盈离地,平稳升至半空。
近年来,随着“低空+”赋能千行百业,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的天空正变得越来越“热闹”。这架获得全球首个“三证齐全”认证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EH216-S,将成为合肥打造低空经济第一城的重要一环。
“敢飞”“领飞”是江淮大地之上闪耀科技光芒的印证,在这背后,是安徽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生动实践。
走进合肥蔚来生产车间,一个个机械臂有序挥舞,新能源汽车车身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发出光亮,完成组装的车辆以此驶下生产线,等候发往世界各地……在安徽,这样的生产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新能源汽车从这里踏上新征程。
“1—5月,全省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123.57万辆、61.33万辆,均居全国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峰介绍。
从今年前几个月的产量数据可以看出,安徽正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领跑者”。
除了产业规模量级跃升,新能源汽车的总体效益也显著提升。2023年全省汽车产业链企业营业收入首次迈上万亿元新台阶,2024年突破1.5万亿元,连续2年保持20%以上增速。2024年全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7%,高于全国17.6个百分点。2025年1—5月,全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23.8%。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安徽加快推动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在人工智能赋能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方面,安徽加快技术创新,力图产业突破。
“我们充分发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智囊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有序打造全球汽车企业研发总部、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地。”刘文峰说道。
从奇瑞雄狮智能座舱系统Lion AI智舱大模型依托DeepSeek实现精准语音指令响应,到蔚来新桥第二工厂新车下线实现无人驾驶驳运规模化运营,再到“开阳实验室”开发汽车专用大模型,支持自动驾驶场景仿真测试效率提升50%,安徽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上,正不可逆转地一路疾驰。
近日,合力股份旗下宇锋公司自主研制的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又推出了新产品,该新款搬运机器人在软件算法和控制系统方面进行了开发和优化,对障碍物的感知判断更精确、重复定位更精准。
“它计算的速度是1秒钟可以计算500次,搭载视觉相机,可以达到很高的运动控制精度,包括重复定位精度。”安徽宇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汪磊介绍。
为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新需求,宇锋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进行融合,加大产品开发力度,通过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的有机结合,在智慧物流仓储赛道初步实现了产品闭环,服务场景超过1000个。
装备制造历来是安徽的支柱产业。为加快锻长补短、提档升级,近年来,安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集聚要素资源培育壮大。同时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能级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参与G60科创走廊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
“‘十四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13%,增速居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第一,成为十大新兴产业中首个破万亿元的产业,实现争先进位。”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施力表示。
作为我省重点推进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产业呈现“位次前移、结构焕新、创新引领、集聚加速”的良好发展态势。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电工电气、农机装备等行业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国产六轴机器人出货量全国第一。5家企业营收超百亿元,合力叉车连续34年位居国内工业车辆产销量第一,阳光电源培育出3个百亿营收板块,产业呈现“位次前移、结构焕新、创新引领、集聚加速”的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