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科技型企业发展,郑州再放大招。
日前,《郑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政策》(简称《政策》)印发,省会城市与中央派驻金融管理部门“携手”破解科技型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金融难题。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郑州此番力度有多大?“力挺”科技型企业发展,郑州为何瞄准金融?
18项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 郑州支持科技金融加快发展
科技金融,是用于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创立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类金融工具、产品、制度和政策的总称。
聚焦科技金融发展,在《政策》中,郑州定下“小目标”: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营造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近景目标:力争2025年年底郑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计贷款余额突破2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达到90%,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达到70%。
远景目标:2027年年底,郑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合计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科技型上市企业占全部上市企业比重超过50%,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力度不断加大。
同时,为确保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政策》还突出了“18项重点任务”,每项重点措施均明确了责任单位,包括建立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业专业机构体系、构建广覆盖的科技保险服务体系、健全政策性科技金融运营主体管理机制等,从企业初创到上市全覆盖。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立志表示,在投入方式上,《政策》强调从“财政思维”转向“金融思维”,发挥财税政策对金融投资的引导激励作用。
“力挺”科技型企业发展,郑州为何瞄准科技金融?
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郑州为何要在科技金融上做大文章?
从大背景来看,这是国家层面的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今年5月,七部委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中央有部署,地方见行动。2024年7月,河南省印发《推动科技金融增量扩面降价提质工作方案》,做好“支持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开展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行动”等七项内容。
郑州市提出,要加快建设以全国重要科技金融中心为支撑的现代化金融强市。
从现实层面来看,郑州是中部地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创新动能持续增强,金融市场活跃。
截至2024年,郑州集聚一流大学研究院8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7家、国家级创新平台68家,中原科技城全国排名跃至15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487家,人才总量超300万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国家平均水平。
同时,郑州市拥有金融机构421家,今年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408亿元,占全省的49%。截至目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41万亿元、4.15万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0%、45%,均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2位。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11.18亿手,成交额为34.8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3.52%和12.14%。建设线上“郑好融”平台,设立规模5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落地“N”个线下金融服务港湾,打造“1+1+N”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郑州有需要,更有底气。
让科技与金融实现“双向奔赴”,郑州有“妙招”
发力科技金融,今年以来,深圳、武汉等国内多地加快部署。
其中深圳聚焦5个方面15条措施,金融加力支持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武汉提出到2027年,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50家以上,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培育“金种子”“银种子”企业500家以上,与科技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实现“小目标”,郑州如何发力?
陈立志表示,郑州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加快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等5个国家级试点。推动工银投资、中银资产等五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在郑州落地,为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急需的“耐心资本”。
二是优化“郑好融”金融科技平台功能。依托征信牌照优势,完善“金服+征信”双平台运作模式,推动全市市场主体应入尽入,实现信息、信用、信贷联通。全案化、规范化、智能化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争取“郑好融”平台授信规模达到1000亿元。
三是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500亿元。在保障政策落实机制方面,及时协调解决科技型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确保相关扶持政策资金到位。(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