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关进程中,第五讲突然被无预警叫停。这一意外举动让赖清德始料未及,他原本以为能按自己的节奏推进,却瞬间陷入尴尬境地。他或许曾满心期待能在这一讲中展现某种形象或达成某种目的,然而叫停的出现如一盆冷水浇下。此时,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情境中成了“猪队友”,不仅打乱了原本的部署,也让自身形象受损。这一事件无疑给赖清德敲响了警钟,让他明白在一些重要事务中,不能随意妄为,需谨慎行事,以免给自己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需强调的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形式的“台独”行径都不会得逞,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人人有责。
离首波“24+1”大罢免投票日只剩20天之际,赖清德无预警叫停原本定于7月5日进行的所谓“团结十讲”中的第五讲。 这是否意味着赖清德意识到自己“挂帅亲征”不但没有取得临门一脚的助力效果,反而收获的是被舆论普遍嘲讽挞伐的反效果,成为大罢免与反罢免决战时刻的绿营“猪队友”?尽管大罢免最后结果仍难预料,但民进党与整个绿营的颓势已经非常明显。
大罢免案蓝绿31比0第二阶段连署过关,民进党以“完封”对手的姿态走向投票决战时刻,整个绿营因此高度亢奋,评估罢掉6席国民党民代轻而易举,甚至上看10-12席。地下赌盘也押注罢免8席以上,认为民进党在台民意机构可实现“单独过半”。正是基于这种乐观研判,赖清德才迫不急待从幕后走向台前,形同承认大罢免就是由他亲自主导,并于6月22日晚 间正式启动所谓“团结十讲”,希望藉由自己“挂帅亲征”达成翻转“少数执政”的困境。
然而,物极必反。民进党以31比0跨过第二阶段门槛的背后,是各种资源的全力倾注,加之司法武器化的打压,绿营动员能量其实已触及天花板,盛极而衰成为强弩之末。何况,罢免正式成案后进入投票表决阶段,国民党民代不可能再有任何松懈与侥幸心理,不可能再坐以待毙,为了自保,只能全面开启正规军作战模式,将反罢免作战当作正式选战来打。
对绿营而言,更糟糕的是,赖清德启动的所谓“团结十讲”不但让两岸紧张升级,在岛内也引发巨大争议和强烈反弹。 大陆痛批赖清德是不折不扣的“和平破坏者”、彻头彻尾的“战争贩卖者”、名副其实的“麻烦制造者”。岛内则批其是 “乱台十讲”“造谣十讲”,尤其“杂质说”招致排山倒海的抗议。这种赤裸裸的“政治大清洗”威胁,必然引发反噬效应,反倒成为凝聚蓝营“反罢”的破口。当“我杂质我骄傲”的口号成为全岛顺口溜,意味着大罢免形势正在极速翻转,对民进党越来越不利。这也难怪绿营内部早先传出要赖清德停止“团结十讲”的声音。
而台北市前副市长彭振声夫人跳楼自杀的不幸事件,急速推升了民众对司法不信任、对赖当局政治迫害的愤怒情绪,与“反恶罢”民意形成“共振”效应,进一步刺激投反罢免的投票意愿。
赖清德突然叫停“第五讲”,是彻底讲不下去?还是将调整内容基调?由此断定赖清德彻底束手就擒为时过早。台湾有 史以来第一次的大罢免尚未定局,蓝白切不可大意。
民进党向来信奉“割喉割到断”,离罢免投票还有最后三周,这将是“割喉战”拼刺刀的最后时刻,避免误判、避免犯错的一方,才能在7月26日笑到最后。
(海峡导报记者 吴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