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下场后,中东局势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美国长期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和干预模式受到冲击,地区国家可能获得更多自主发展空间,一些长期受美国压制的势力可能崛起,推动地区权力格局的重新洗牌,局部冲突可能因势力消长而加剧。另一方面,美国的离开也可能导致地区秩序的短暂混乱,恐怖组织等不稳定因素可能借机卷土重来,对地区安全构成新威胁。同时,地区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将更加激烈,各国需重新调整对外政策和战略,以适应美国退场后的新局势,中东局势的走向将在多方博弈与复杂因素交织中逐渐明晰。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郭媛丹 陈子帅】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最新报道,当地时间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全国讲话时警告伊朗,如果伊朗不寻求和平解决,美国可能会攻击更多目标。当日早些时候,特朗普表示,美军已对伊朗境内三个核设施实施“非常成功”的打击行动。22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均认为,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并不会如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快速结束冲突,相反冲突会进一步外溢,中东局势或将更加动荡,距离“和平之日”或许会越来越远。
结果或未能如“美国所愿”
这一行动发生在以色列与伊朗持续一个多星期的空中交战背景下,双方均已出现人员伤亡。以色列说,此轮打击旨在“消除伊朗发展核武器的任何可能”。伊朗则坚持核计划“完全用于和平目的”。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援引美国保卫民主基金会伊朗问题专家贝赫纳姆·本·塔莱卜卢(Behnam Ben Taleblu)的话报道称,特朗普在宣布空袭后释放的言论中,可能想为伊朗高层提供了一个“下台阶”的机会,暗示局势仍存在降温可能。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2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美国轰炸了伊朗的核设施,结果也不会像美国所希望的那样,伊朗并不会轻易屈服,冲突也不会那么容易结束。战争开始容易,结束很难,美国想快速轰炸、快速退出,但接下来双方可能会继续对抗下去。”
邹志强进一步说,此次轰炸已经触碰了伊朗的“红线”,美国可能会迎接一个他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亲自“下场”非但没有让伊朗屈服,双方的对抗将持续下去,甚至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也面临危险。
“现在,等待游戏开始了,伊朗将如何回应三处核设施遭到的袭击?”BBC当地时间22日分析说,特朗普似乎希望美国的袭击能迫使伊朗在谈判桌上做出更大让步,但一个在以色列袭击下都不愿谈判的国家,在遭受美国轰炸后似乎更不可能转变态度。特朗普已经采取了行动,但事态从现在起将走向何方,已不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另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已通过外交途径与伊朗取得联系,称此次袭击完全是美国的计划,但伊朗政权更迭行动并非美国的目标。
对于如何回应美国的轰炸,邹志强表示,伊朗当下也面临重大抉择,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可能会首先遭遇袭击。不过,这一事件的走向还有待观察,伊朗可能会根据特朗普讲话的内容研判该如何做出回应。
外溢风险升高
据新华社报道,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21日发声明说,胡塞武装部队正在“密切关注并监视这地区的所有动向,包括针对也门的敌对活动”,并将采取一切“必要合法手段保卫也门”。胡塞武装表示,如果美国对伊朗发动攻击,组织将袭击红海海域的美国军舰和船只。
“目前中东局势外溢风险升高,后果严重,伊朗及中东安全局势面临失控风险。”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2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如果伊朗的核设施在美军打击下遭到严重甚至彻底破坏,所有报复选项都将在伊朗考虑范围内,包括打击美国中东利益,控制霍尔木兹海峡等。伊朗及其支持者对美以的报复行为将使中东局势进一步升级,中东面临航运安全等多方面威胁。”